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导入:;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知识建构;时空观念;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学校教育

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

(1)形式:官学与私学

中国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随着时代变迁在曲折中发展。主要形式有官学和私学。

(2)发展历程:

①官学:

A.概念:

官府所办的学校系统。不仅具有阶级性,而且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办学宗旨是培养各种封建统治人才,以供朝廷之用。设置了专门教育行政机关和教育长官来管辖中央官学。内容以儒家经籍为主,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

;B.历程:

;问题思考:据材料分析春秋战国私学兴起背景?;历史解释:书院

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但那时的书院主要还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核心素养: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书院兴起的原因、特点。(唯物史观)

材料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当时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宋人尤其是宋代理学士人对书院教育各项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宋代私立书院教师多由创立者自己或聘请有成就的平民学者出任,而公立的书院由朝廷任命有声望的官员士大夫出任。南宋后期,官学化的书院对教师的选任更为严格,规定其必须是通过科举考试有出身的官员。……在书院讲学过程中理学思想体系也更加严密,更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故南宋后期理学再次兴盛之时,其势力遂不可阻挡,从而成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官方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1)兴起的原因:

①宋朝商品经济活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宋朝理学兴起并向基层渗透的促进;

③重文轻武,发展科举的推动;

印刷术等科技的发展。

;(2)特点:

材料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特点:①地位重要,作用显著;

②与理学发展相结合;

③与科举制发展相结合;

④官私并立,官方化趋势明显;

⑤体系化、制度化,管理严格;

⑥发展平民教育。

;(4)影响:

①政治:为政府人才,巩固专制皇权的统治。

②思想:巩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凸显了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

③经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与之相适应。

④文化: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⑤局限:封建社会后期文化专制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2.古代西方的学校教育:

(1)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中世纪欧洲教育权掌握在教会手中,教育被印上宗教的印记。

(3)现代大学制度源头:欧洲中世纪的大学。

中世纪后期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的兴起,大学逐渐发展起来。

如: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核心素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大学向近代大学过渡的表现及意义。

材料14世纪初,欧洲各国大学先后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以大学课程的演变为例,新的学科,如希腊文学、修辞学、诗歌、历史等,逐渐与旧的经院主义的课程一起在大学里有了自己的位置。由于教会和大学几个世纪以来的紧密关系,在任何地方都不存在纯世俗的大学,研究发现教会的改革不可避免地也会引起大学相应的变化。“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

——摘编自贺国庆《中世纪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过渡》

(1)表现:

①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