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讲:中华早期文化——多元一体
(170万年前到前2070年);第一讲:中华早期文化——多元一体;“满天星斗说”
简单地说,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甚至到夏商时期,其实同时存在着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散步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天上群星之星罗棋布,而中原文明只是众星之一。
——赵汀阳《满天星斗:苏秉琦论缘故中国选编代序》;苏秉琦指出中原文明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合成性质,有着来自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文化因素,尤其是来自北方“原生型文明”的影响,其中,北方文明的南下影响形成一个Y型通道,即辽西文明和内蒙古高原河套文明通过山西晋地到达津南的通道,这个Y型路径被认为是中华文明多根系中的关键性“直根”。
——赵汀阳《满天星斗:苏秉琦论缘故中国选编代序》
;;(2022北京)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出土了蚌塑的龙;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有“中华第一龙”美称的C形玉龙(下左图);在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龙形玉牌(下右图)。这可用于说明
A.龙文化成为区域间交流桥梁 B.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D.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2.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的上山文化陶器精致,白彩内涵丰富;长江中游的高庙文化,陶器刻画图像繁缛复杂,表现天极宇宙观的主题;西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玉器温润,出现对昆虫羽化蜕变之力的崇拜。由此可知
A.区城间贸易往来促进文化交流
B.早期文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自然神灵崇拜是文明的主题;(2024江苏)图1为不同时期新石器文化形势图。??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2024·河北)据考古发掘,距今约9000年前的浙江上山、河南贾湖等遗址,出土了中国特有的制作榫卯结构工具石凿;距今8000至7000年前的浙江跨湖桥、河姆渡等遗址,发现了榫卯木结构建筑。之后,此类建筑在中华大地广泛分布、成为中国最典型的建筑形式之一。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
A.本土性和包容性 B.多样性和连续性
C.本土性和连续性 D.多样性和包容性;概念解析2:文化与文明
;;山西柿子滩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了鸵鸟蛋皮串珠和蚌壳饰品,鸵鸟蛋皮来自本地,蚌壳来自山东沿海。据此可知()
①柿子滩人萌生审美意识②当时已经产生贫富分化
③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④柿子滩人进入文明阶段
A.①② B.②④ C.③④D.①③;概念解析3:私有制和阶级;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使用打制石器,通过采集狩猎为生。由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人们共同劳动按自然分工实行简单的协作生产资料归原始人群共同占有,所生产的产品由原始社会的成员平均享用,没有私有制、阶级和剥削。早期原始人群之间没有联系,群内互相通婚,后来过渡到血族群婚、对偶婚、族外婚,产生了氏族(母系、父系)。
——摘编自李淮春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概念解析4:阶级社会的起源与发展;概念解析4:阶级社会的起源与发展;概念解析4:阶级社会的起源与发展;拓展:原始墓葬反映的社会情况;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国家应运而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社会分为不同阶层,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和赋税制度,有专门化的、分工分层的管理机构或官僚体系,有维护秩序与安全的常备武装力量和司法系统,有体现统治者意志的精神信仰或意识形态,整个社会呈现金字塔形的等级结构,另外国家还是超越血缘关系的地缘政体,等等。
;◎三皇五帝;信而待证的夏朝;(2024全国新课标卷)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
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寺遗址发现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南,距今约4300—4000年。该遗址发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pptx
-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pptx
-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pptx
-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pptx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