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9页
薪酬保密制度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非常局限,在制度本身维度上只有对制度优劣效应的研究以及该制度在中国的构建路径探索,在企业运用维度只有密薪制对绩效管理的影响。对该制度实施后引发的劳动纠纷与该制度同劳动法的冲突研究都较为片面地比对实例并采用归纳法分析制度本身地合理性。但却没有着眼于企业管理者地角度,提出规避由此产生地劳动纠纷的路径建议。
国内将薪酬保密制度与法学领域联系起来的研究文献还是在这一话题的整体研究板块中占很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学者都是将薪酬保密制度与员工绩效联系起来,从心理学、管理学等角度剖析薪酬保密制度的使用对劳动者及公司两方的影响。近年来,有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薪酬保密制度与法律规制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中国薪酬保密制度的法律规制。同时,还有人注意到了薪酬保密制度与同工同酬、限制解雇等规定的法律冲突问题,并对此展开了探究。这些虽然都是比较浅显的初步探索,但是让学界对薪酬保密制度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有了开端,自此薪酬保密制度不仅仅和绩效管理与激励制度联系在一起,更多地被赋予法律层面的意义。
目前薪酬保密制度在中国的研究还比较浅显,一般期刊论文都是从薪酬保密制度的概念出发,简单触及薪酬保密制度涉及的法律问题。例如,邵军(2021)就简要从劳动法视角分析了薪酬保密与薪酬公开的区别,以及其在劳动法框架下的合法性。谭程心(2020)对比了司法实践中关于薪酬保密制度的不同观点,剖析了该制度与现有劳动法律之间的冲突并提出相关建议。但是此类研究很少站在企业视角去分析风险并提出规避建议,更多地是通过公平视角为劳动者发声,或者指出当前立法的不足之处。这些研究均未触及薪酬保密制度问题的核心,即如何发挥法律的作用使之介入劳资关系之中,使得我国劳动法框架规定的劳方同工同酬权、知情权与资方的自主管理权平衡,以达到维护劳资关系、保障劳资利益,促进中国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学界对薪酬保密制度的研究还流于表面,并未有实际知道企业薪酬管理的可能性。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最早在1973年开始将学术研究着眼于薪酬保密制度,在当时Schuster和Colletti两位学者通过向不同公司员工发放问卷的方法,得出绩效表现好的员工更加偏好薪酬保密方式发放工资的结论。这些研究虽然并未触及法律制度问题,但是却使得薪酬保密制度被推到了学界的关注范围内,从此围绕薪酬保密制度展开的研究愈加深入和广泛。
拉斐尔·盖利特和伦纳德·比亚姆200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薪酬保密制度违反了1935年《国家劳动关系法》(NLRA)规定的工人“受保护的联合活动”,并提出了在目前情况下针对法律漏洞的建议,以确保工人在薪酬保密制度下不会受到伤害。这项研究对薪酬保密制度的法律法规提出了更深入的思考,可以称为法律界对保守保密制度的研究的“启蒙”。
2007年美国发生莱德贝特案,诸多学者根据法院裁判及案情始末分析了现行法律对薪酬保密制度及薪酬歧视等问题的漏洞,将美国薪酬保密制度的研究推上了一个“小高峰”。
后来薪酬保密制度越来越多地与社会不同方面的不公平与歧视结合在一起研究,如: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以及就业歧视。更多地将该制度地研究引向人权保护与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
然而,却很少有学者注意到薪酬保密制度对于企业管理实践的引导。
主要参考文献
[1]Paetzold,RL,BoswellWR,&BelsitoCA.Theorizingwiththeneedforprivacyconstruct[C].TheannualmeetingoftheAcademyofManagement,NewOrleans.2004.
[2]Danziger,L,&KatzE.Wagesecrecyasasocialconvention[J].EconomicInquiry,1997,35(1):59-65.
[3]Butler,J.K.Towardunderstandingandmeasuringconditionsoftrust:Evolutionofaconditionoftrustinventory[J].JournalofManagement,1991,17,643–663.
[4]张正堂,戴娟.对我国企业实施薪酬保密制度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0):113-116.
[5]杨晶照,杨东涛,曹亚东.薪酬差距与薪酬保密:基于文化传统的视角[J].软科学,2008(05):39-45.
[6]陈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协同发展理论分析综述1900字】.docx
- 2025【经济增长理论和创新理论分析综述2500字】.docx
- 2025【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家庭消费的政策建议分析综述2600字】.docx
- 2025【农业保险和农村信贷协同发展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docx
- 2025【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分析综述1600字】.docx
- 2025【教师职业怠倦概述综述1900字】.docx
- 2025【中国货物贸易对人民币“双循环”的对策和建议综述1800字】.docx
- 2025【排水管网工程设计案例综述1400字】.docx
- 2025【国际长期护理保险对我国的启示分析综述2200字】.docx
- 2025【并购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建议综述2700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