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精卫填海》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会认“帝、少”等5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帝、曰”等5个字。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生会认“帝、少”等5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帝、曰”等5个字。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精卫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斗志。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文言文。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文言文。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
体会精卫填海所表现出的精神,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大海的视频,展示大海波涛汹涌的画面。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觉得大海怎么样?
生自由回答,如“很辽阔”“很壮观”“很危险”等。
讲述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小鸟,它每天都要从山上衔来树枝和石子投入大海。大家想知道这只小鸟为什么要这么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故事——《精卫填海》。
播放一段关于大海的视频,展示大海波涛汹涌的画面。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觉得大海怎么样?
生自由回答,如“很辽阔”“很壮观”“很危险”等。
讲述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小鸟,它每天都要从山上衔来树枝和石子投入大海。大家想知道这只小鸟为什么要这么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故事——《精卫填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停顿。
强调“少”“溺”“堙”等字的读音。
示例:“少”在这里读“shào”;“溺”读“nì”;“堙”读“yīn”。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停顿。
强调“少”“溺”“堙”等字的读音。
示例:“少”在这里读“shào”;“溺”读“nì”;“堙”读“yīn”。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
(三)学习生字(8分钟)
出示生字“帝、曰、溺、返、衔”,学生认读。
分析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帝”:上下结构,上部是“立”,下部是“巾”,共9画。
“曰”:独体字,注意与“日”的区别,“曰”字稍扁,共4画。
“溺”: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弱”,共13画。
“返”: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反”,再写外面的“辶”,共7画。
“衔”:左中右结构,中间是“钅”,共11画。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
出示生字“帝、曰、溺、返、衔”,学生认读。
分析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帝”:上下结构,上部是“立”,下部是“巾”,共9画。
“曰”:独体字,注意与“日”的区别,“曰”字稍扁,共4画。
“溺”: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弱”,共13画。
“返”: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反”,再写外面的“辶”,共7画。
“衔”:左中右结构,中间是“钅”,共11画。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
(四)理解文意(12分钟)
学生对照注释,自己尝试理解课文大意,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共性问题。
重点讲解:
“炎帝之少女”:“之”是“的”的意思,“少女”指小女儿。
“溺而不返”:“溺”是溺水、淹没的意思,“返”是返回。
“故为精卫”:“故”是因此的意思。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衔”是用嘴叼的意思,“堙”是填塞。
结合注释和老师的讲解,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指名汇报,教师适时指导和补充,使表达更通顺、准确。
学生对照注释,自己尝试理解课文大意,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共性问题。
重点讲解:
“炎帝之少女”:“之”是“的”的意思,“少女”指小女儿。
“溺而不返”:“溺”是溺水、淹没的意思,“返”是返回。
“故为精卫”:“故”是因此的意思。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衔”是用嘴叼的意思,“堙”是填塞。
结合注释和老师的讲解,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PPT课件.ppt
-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7000字.doc VIP
- 2023年4月河南省考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真题试题试卷答案解析.doc VIP
-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程》教学课件 Unit 1 Writing Foundation.pptx VIP
- AI+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pdf VIP
-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流程.pptx VIP
- 口腔颌面部解剖(淋巴).ppt
- 9A文孟洪涛谈威科夫交易法.pdf
- GBZT201.2-2011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2部分: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pdf
- 详细解读2021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PPT教学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