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五年级语文课文第十二课 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教学教案设计.docx

五年级语文课文第十二课 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教学教案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会认“乃、熏”等4个生字,会写“示、祭”等7个字,能正确读写“示儿、乃翁”等词语。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会认“乃、熏”等4个生字,会写“示、祭”等7个字,能正确读写“示儿、乃翁”等词语。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三位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体会三位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

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古代爱国志士的视频,如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片段。

引导语:同学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爱国志士为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三首古诗,去感受三位诗人的爱国之情。

播放一段关于古代爱国志士的视频,如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片段。

引导语:同学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爱国志士为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三首古诗,去感受三位诗人的爱国之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0分钟)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介绍这三首诗的作者分别是陆游、林升和龚自珍。

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重点强调“乃、熏、恃、擞”等字的读音。

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再次朗读古诗,同桌之间互相倾听、纠正。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介绍这三首诗的作者分别是陆游、林升和龚自珍。

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重点强调“乃、熏、恃、擞”等字的读音。

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再次朗读古诗,同桌之间互相倾听、纠正。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

(三)学习《示儿》(12分钟)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但壮志未酬。这首《示儿》是他临终前的绝笔,表达了他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3)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学生的疑惑。重点讲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万事空”指什么都没有了;“但悲”只是悲伤;“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北定”指向北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指祭祀祖先;“乃翁”指你的父亲。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临终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诗人临终前最牵挂的是“不见九州同”,“但悲”一词直接抒发了他的悲痛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读出诗人的遗憾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指导背诵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和情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但壮志未酬。这首《示儿》是他临终前的绝笔,表达了他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60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