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梦回繁华》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跋涉、遒劲、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等词语,掌握其读音和词义。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把握文章的说明内容。
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地进行说明的方法。
积累“跋涉、遒劲、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等词语,掌握其读音和词义。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把握文章的说明内容。
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地进行说明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浏览等方式,快速提取文章关键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通过默读、浏览等方式,快速提取文章关键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魅力,激发对古代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理解“梦回繁华”的含义,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
体会作者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理解“梦回繁华”的含义,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多媒体展示一些古代绘画作品的图片,如《洛神赋图》《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引导学生欣赏并简单介绍这些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提问:同学们,在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宝库中,有一幅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的作品,它生动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大家知道是哪一幅作品吗?(学生回答后,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片)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毛宁的脚步,一起走进《清明上河图》,去感受那千年之前的繁华盛景,板书课题《梦回繁华》。
多媒体展示一些古代绘画作品的图片,如《洛神赋图》《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引导学生欣赏并简单介绍这些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提问:同学们,在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宝库中,有一幅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的作品,它生动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大家知道是哪一幅作品吗?(学生回答后,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片)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毛宁的脚步,一起走进《清明上河图》,去感受那千年之前的繁华盛景,板书课题《梦回繁华》。
(二)新课讲授
1.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作者毛宁的相关资料,简要介绍其写作风格和代表作品。同时,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北宋时期商业繁荣,城市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兴起,绘画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进行正音和释义。
-跋涉(báshè):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遒劲(qiújìng):雄健有力。
-摩肩接踵(mójiānjiēzhǒng):肩挨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
-络绎不绝(luòyìbùjué):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舳舻相接(zhúlúxiāngjiē):船只首尾衔接。形容船只很多。
(3)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围绕《清明上河图》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5)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文章围绕《清明上河图》主要介绍了画作的创作背景、作者、画作内容、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等方面。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北宋时期商业繁荣和城市发展的背景,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第二部分(第2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
-第三部分(第3-4段):详细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先总体介绍画作的规模和内容,然后按照画面的空间顺序,分别介绍汴京郊野、汴河两岸和城内街市的景象。
-第四部分(第5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它不仅是一幅杰出的绘画作品,更是研究北宋社会的重要资料。
3.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5分钟)
(1)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提问:文章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入手,分析得出文章采用了逻辑顺序和空间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