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摘要
甲烷(CH)是造成气候变化的重要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排水管道内
4
的沉积、微生物生长代谢导致了CH4的产生,不仅产生了额外的GHG气体排放,造成气
候变化,还降低了排水管网收集污水的效率,造成下游污水处理厂(Wastewatertreatment
plant,WWTP)额外投加碳源,快速持续减少CH排放是限制气候变化的关键。准确地定
4
量排水管网CH排放是编制排水管网GHG清单以削减排水管网CH排放的首要步骤。基
44
于机理模型的模型法能够克服检测法采样受排水管网内潮湿、有毒气体带来的采样限制,
具有减少采样频率以节约成本的优势,基于网络和系统的模型构建方式以关键节点构筑物
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在保证模型精确性的前提下降低模型复杂度,充分利用现有水质检
测数据,提供区域或者全排水管网尺度准确的CH排放系数。
4
本研究基于哈尔滨某区域排水管网规划勘探资料,利用圆管非线性出流算法和
SUMO2S反应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区域排水管网模型,并以泵站进出水水量、水质及操作
参数为约束校正了模型中的敏感参数,通过校正后的模型对污染物在管网中的沉积、微生
物转化代谢映射关系分析,完成了区域排水管网CH的核算,并评估了不同因素以及优化
4
措施对于排水管网CH产量的影响。具体的,通过模型校正确定了区域排水管网外水入渗
4
量占污水总流量23.4~30.9%,排水管网总水力停留时间为243±32min。模型对于中等浓
度及部分峰值浓度的拟合度较好,模型预测值与泵站进水实测值误差达到了设定MARE
(MeanAbsoluteRelativeError,MARE)值10%内,模型可用于后续分析。排水管网中对
于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COD)与总悬浮固体(TotalSuspendedSolid,
TSS)总去除率分别为40.5±10.4%和77.3±4.6%,沉积和生物降解作用对COD去除的贡
献率分别为68.85%和31.15%。沉积作用导致管段存在沉积物体积占管网容积0~7.9%不同
程度的沉积状况,为产甲烷菌(methanogenicarchaea,MA)生长提供了足够的位点支持。
水解作用增加了管网中的可利用小分子物质如乙酸等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fattyacids,
VFA)等碳源浓度,支持了MA生长代谢。大部分CH4由沉积物中代谢VFA的MA产生。
2
单位面积的CH产生速率为0.05~2.08g/(m·d),沉积物厚度对CH产量的影响与管段位置
44
有关,具体表现为支持MA生长的碳源底物浓度是否能够完全渗透沉积物。对不完全渗透
的沉积物应及时清淤,完全渗透的沉积物清淤应当使得沉厚度降低至不完全渗透状态以下
以达到减少CH产生的效果。占总排放比例71.2%的CH以溶解态进入WWTP,其余28.8%
44
的CH以气态形式逸散进入大气。WWTP进水CH浓度可表征CH总排放量的变化,可
444
作为检测排水管网CH排放的经济可行方案。考虑到构筑物规模,泵站可被视为CH逸散
4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