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泊船瓜洲》教学课件.pptxVIP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泊船瓜洲》教学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泊船瓜洲

;

贰字、词学习

壹课前导读

目录;

课前导读;

写作背景

《泊船瓜洲》作于王安石晚期,但对具体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都有争议,具体

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年)

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集》。;

泊船瓜洲

停泊;

贰;

字词学习

泊(bó)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

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

湘水、澧水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绿:吹绿,拂绿。

还:回。;

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

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课文赏析;

作品原文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首句通过写

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文学赏析

全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

“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万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祐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文学赏析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

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这是因为:

一、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

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

文学赏析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

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这是因为:

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

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重里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这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总结全文

开篇写景

京口瓜洲一水间

空间的近与时间的久构

钟山只隔数重山成了有力的反差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初上。

隔岸的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

运用拓展;

王安石作这首诗时,“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改了十几个字,最后才

定为“绿”字。南宋人洪迈《容斋续笔》卷八对此有具体的记载: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

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课后作业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