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肺病脾胃病科腹痛病(功能性腹痛)中医诊疗方案(1).docx

中医医院肺病脾胃病科腹痛病(功能性腹痛)中医诊疗方案(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医院肺病脾胃病科腹痛病(功能性腹痛)中医诊疗方案

(202*年9月—202*年8月)

(202*年9月—202*年8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华中医药学会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属于中医“腹痛病”的范畴。

2、西医诊断: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

功能性腹痛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持续或近乎持续的腹痛;

(2)疼痛与生理事件(如进食、排便或月经)无关或仅偶尔有关;

(3)日常活动能力部分丧失;

(4)疼痛并非伪装(如诈病);

(5)症状不满足其他能解释疼痛的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寒邪内阻证:腹痛急起,剧烈拘急,得温痛减,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苔薄白,脉沉紧。

2、湿热积滞证:腹部胀痛,痞满拒按,得热痛增,遇冷则减,胸闷,烦渴喜冷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身热自汗,尿赤,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3、饮食停滞证:脘腹胀痛,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粪便奇臭,或大便秘结。多有伤食史。舌苔厚腻,脉滑。

4、气机郁滞证:脘腹疼痛,胀满不舒,痛引两胁,时聚时散,攻窜不定,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苔薄白,脉弦。

5、瘀血阻滞证:腹痛如锥如刺,痛势较剧,腹内或有结块,痛处固定而拒按,经久不愈,舌紫暗有瘀斑,脉细涩。

6、中脏虚寒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喜热恶冷,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减轻,乏力气短,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7、脾肾阳虚、寒湿中停证:本证型是基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教授扶阳学术思想及其近五十年来临床经验提出的。腹痛病具有病变涉及人体脏腑最多,脏腑间相互关联最为复杂的病证特点,故在腹痛病病证的治疗过程中,往往难以一法周全。**教授认为,临证面对阳虚阴盛证型的腹痛病,其治疗必须抓住核心病机主线治疗。该核心病机的主线是基于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创始人**先生所提出的:“先天心肾是人体最主要之生命线,后天脾胃是人体次要的重要的生命线”理论提出的。脾肾阳虚、寒湿中停证型能充分反映学术流派的学术特色,在临证面对脾肾阳虚、寒湿中停腹痛病时,以此主线为治疗主体,再根据患者个体脉证,结合六经辨证,以四逆二陈汤随证加减进行治疗,经过1年临床观察,该方案临床疗效显著,202*年至202*年度继续纳入本科室优势病种中医诊疗

方案。

临床证见:腹痛阵作,隐痛绵绵,疼痛部位喜温喜按,恶寒怕冷,四末欠温,神疲乏力,困倦思睡,大便稀溏,舌质淡胖大边有齿痕,质地嫩,苔薄白或根部白腻,脉沉细弦,双尺脉细弱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治疗:

证型

病机

治则

方药

寒邪内阻

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

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良附丸

湿热积滞

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通腑泄热行气导滞

大承气汤

饮食停滞

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和

消食导滞

枳实导滞丸

气机郁滞

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疏泄失司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柴胡疏肝散

瘀血阻滞

瘀血阻滞,气机阻遏,脉络不通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少腹逐瘀汤

中虚脏寒

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

脾肾阳虚寒湿中停

命门火衰,中阳虚损,寒湿中停

补火生土,温中除湿

四逆二陈汤

(二)其他治法

1.温中固本穴位贴膏治疗:本疗法是工作室负责任人**主任医师基于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教授扶阳学术思想提出的,根据扶阳学术理论,研制出“姜辛固本脐贴”以温中固本、散寒止痛,穴位可选神阙、关元、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等,用于辨证属寒邪内阻、中虚脏寒、脾肾阳虚、寒湿中停的患者。该科研成果已于202*年10月申请专利,经1年多临床实践疗效良好,故将其作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扶阳学术流派的一项特色外治法纳入腹痛病的诊疗常规中进行应用。

2.灸法,可选神阙、关元、命门、三阴交、足三里等。中虚脏寒者可施隔姜灸、温和灸或者温针灸;兼肾阳亏虚者可用隔附子饼灸。

3.烫熨治疗,多用于寒或虚滞者。

(三)预防及护理

腹痛预防与调摄的大要是节饮食,适寒温,调情志。寒痛者要注意保温,虚痛者宜进食易消化食物,热痛者忌食肥甘厚味和醇酒辛辣,食积者注意节制饮食,气滞者要保持心情舒畅。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治愈:腹痛消失,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

2.好转:腹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改善。

2.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四、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

腹痛以“通”为治疗大法,系据腹痛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病理生理而制定的。肠腑以通为

文档评论(0)

duomi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