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二篇(第2课时).docxVIP

[学习任务单]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二篇(第2课时).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第2课时)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欣赏课文的语言风格。

2.掌握课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3.学习课文的写景技法。

4.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

课前学习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

搜集写“月”的古诗词名句,课上与同学们分享。

课堂学习任务

课堂学习任务

一、自主学习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苏轼(1037—1101),________(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________,号________,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进士。初任朝官,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轼,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

二、合作探究

1.掌握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1)听《记承天寺夜游》范读,留意文章的停顿处,可根据范读在课本上做标记。

(2)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做出的标记,读准节奏。

2.疏通文意。

(1)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重难文言词语,掌握本课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3.梳理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思路。

根据文意,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

4.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1)《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那天晚上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赏月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朗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出表现苏轼心情的句子。小组讨论,分析这些句子分别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2)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了解,谈谈对“闲人”的理解。(“闲人”通常指什么样的人?从写作背景来看,苏轼属于这类人吗?为什么要用“闲人”自称呢?)

5.品味语言。

(1)如何理解“月色入户”?(先理解这一句描绘的画面,然后再结合当时苏轼的真实心境进行分析。)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有何妙处?(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感受这句话所描绘的画面。)

6.比较阅读。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先分别概括出这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分析两者的不同。)

本课

本课小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