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首诗词+七年级上《观沧海》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试题精选.docxVIP

85首诗词+七年级上《观沧海》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试题精选.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信:pengbo1227A彭波语文工作室部编教材七年级上

微信:pengbo1227A

彭波语文工作室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

01《观沧海》复习专项

编辑整理|老彭

阅读提示:《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全诗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01观沧海①

东汉|曹操

东临②碣石③,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④,山岛竦峙⑤。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⑥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⑦,歌以咏志。

【课本注释】

①选自《曹操集》。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②[临]到达,登上。

③[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④[澹(dàn)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⑤[竦峙(sǒngzhì)]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⑥[星汉]银河。

⑦[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有直接关系。

【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一.文学常识。

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2.创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二.诗歌基本赏析

㈡《观沧海》知识梳理

原文

诗文赏析及翻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全诗思路

全诗以“观”字统领。先描绘波澜壮阔的全景;再由整体到局部,俯视脚下;最后写由所“观”之景表现的远大抱负和宽广胸怀。

内容理解

开篇点题,交代诗人的观察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让人仿佛看到曹操登山观海时的勃勃英姿。

译文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炼字角度

“涌”字有波涛汹涌之意。它既写出了大海惊心动魄的气势,又写出了诗人心潮澎湃,极不平静。

写景角度

“山岛”“树草”是静景,“海水”“洪波”是动景。

动静结合,描绘了俯视大海景象,为下文展开想象做铺垫。

译文

海面浩渺,水波澹澹。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澜。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画面描绘

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来,又在西方落下去,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

炼字角度

“若”字有“好像”之意,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都好像包蕴在这大海之中。

写法角度

想象、夸张、虚写。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诗人借此表现了宽广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译文

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好像都闪耀于大海广阔的胸怀之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啊!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了极点,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

三.思维导图

【内容理解】

㈠主题思想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浑壮阔的景象抒发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㈡写作特色

1.丰富奇特的想像

《观沧海》这首诗最大的亮点就是诗人在表现沧海之壮观、之雄伟时,他除了直接描写大海本身之外,还从浩瀚壮阔的海景展开想像写出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学设计优秀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教育领域的教案,课件,试卷的制作和写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7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