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天净沙·秋思》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VIP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之《天净沙·秋思》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学生能积累“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词汇,赏析“断肠人在天涯”等精炼语句,体会元曲语言的凝练与韵律美,提升对古典诗词语言的感知与运用能力。

分析意象组合营造的凄凉意境,思考作者如何借景抒情,锻炼逻辑思维与审美鉴赏思维,感受诗歌构思的精巧。

体会曲中蕴含的羁旅愁思,提高审美情趣,尝试模仿创作表达思乡之情的短曲。

理解古代游子的思乡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乡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意象,体会意境,感受作者情感。

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将多种意象组合,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手法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宝库中,诗词歌赋犹如璀璨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词抒发内心的情感,或豪情万丈,或婉约细腻。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元曲的世界,领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在正式学习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相传,在古代的一条驿道上,一位旅人孤独地前行着。他历经长途跋涉,身心俱疲,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萧瑟凄凉。他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无尽的哀愁,于是,一首千古佳作便在他的笔下诞生了。这位旅人就是马致远,他所创作的这首作品,短短二十八个字,却道尽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景象,让马致远发出如此深沉的感慨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走进《天净沙?秋思》,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作者简介: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马致远一生仕途坎坷,多次求官不得,长期漂泊在外。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之作,也有清逸苍凉之篇。其杂剧作品如《汉宫秋》等,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而在散曲创作方面,他更是成就斐然,作品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绘,抒发内心的情感。《天净沙?秋思》便是他散曲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

背景介绍:马致远生活在元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知识分子的地位低下,他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马致远虽有远大抱负,但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无奈之下,只能四处漂泊,寻求生计。这首《天净沙?秋思》正是他在漂泊途中所作。在一个深秋的黄昏,他独自走在异乡的古道上,目睹着眼前衰败、凄凉的景象,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于是,他将这些复杂的情感融入到短短几句曲词之中,创作出了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通过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马致远在曲中所表达的情感,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天净沙?秋思》,要求学生在倾听过程中注意字音的准确、节奏的把握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教师范读时,要将曲中的悲凉、孤寂之感充分展现出来,如“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枯藤”“老树”“昏鸦”这些词语要读得沉重,语调稍低,营造出衰败、凄凉的氛围;“小桥流水人家”则可相对读得舒缓一些,但仍要带有淡淡的忧伤;而“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要将“断肠人”的悲痛之情读得淋漓尽致,语调稍高且充满哀愁。

学生跟读:学生跟随教师的范读逐句跟读,模仿教师的读音、节奏和语调。跟读几遍后,让学生自己自由朗读,初步感受曲的韵律之美。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和节奏不当之处。例如,“枯藤老树昏鸦”的节奏应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节奏是“小桥/流水/人家”,要让学生读得自然流畅。

理解曲意: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曲词的大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曲中所描绘的画面。可能有学生这样描述:“在深秋时节,干枯的藤蔓缠绕着古老的树木,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不远处,有一座小桥横跨在潺潺流淌的溪水之上,溪边有几户人家。一条古老的驿道上,西风凛冽,一匹瘦骨嶙峋的马在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西下,那漂泊天涯、无处可归的游子,心中满是哀愁。”通过学生的描述,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明确曲中所描绘的景物,并梳理出这些景物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曲中所蕴含的情感。

概括内容:让学生思考并概括这首曲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一系列景物的描写,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氛围,抒发了天涯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文本精读

景物描写赏析:再次让学生阅读曲词,找出其中的景物描写,并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曲中的景物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以“枯藤老树昏鸦”为例,“枯藤”表明藤蔓已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学设计优秀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教育领域的教案,课件,试卷的制作和写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7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