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古诗词阅读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docxVIP

课内古诗词阅读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上课内古诗词阅读训练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一个“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是由此展开,具体写诗人登山之所见所思。

B.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C.诗中的两个“若”字,想象奇特,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本诗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既生动形象,又说明了深刻的道理。

2.请描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经典咏流传》栏目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

笛子古筝唢呐编钟二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左迁”是降职的意思。这首诗是李白在听闻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时所创作的。

B.首句寓情于景,借“杨花”“子规”两个意象点出暮春时令,烘托出幽深沉静的氛围。

C.“五溪”已是荒凉之地,“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但一个“过”字却更凸显出龙标的偏远,隐藏着作者对友人遭贬的痛惜。

D.后两句扣住诗题“遥有此寄”四字,由写景言事转为抒情;人格化的修辞方式,有助于加强作者深厚感情的表达。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3.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4.诗歌以描写“杨花”“子规”起笔,有什么用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想象和拟人的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6.对于诗歌的最后两句,清代沈德潜评论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分析这两句“新”在何处。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字里行间流露出羁旅漂泊之感。B.颔联写两岸潮水开阔、风正帆悬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旅途充满期待、昂扬乐观的心情。

C.颈联中的“生”与“人”二字用字巧妙,描绘了夏季黎明破晓时的场景。

D.尾联“乡书”“归雁”与首联“客路”“行舟”相照应,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次”是“停宿”的意思。诗人于春夏之交,泊船北固山下。

B.开头两句中,“客路”“行舟”二词,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C.三、四句写所见景色,江水与两岸齐平,风正帆悬,意境开阔。

D.最后两句,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引起读者对诗人情感的关注。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阔”是本诗的传神之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历来为人传诵,请说明原因。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字相呼应。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游子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这首元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明净,温馨的画面,与游子心境相合。

C.“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游子天涯漂泊的辛劳悲苦。

D.这首小令的主旨是表现秋天的悲凉景象。

3.下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学设计优秀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教育领域的教案,课件,试卷的制作和写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7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