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山西大同华严寺上寺过殿价值与建筑现状评估
摘要:上寺过殿位于华严寺上寺小院中央,自上次修缮至今已有十五年,后期添加的辅助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墙体、木构架的残损发育,但也造成了局部受力不均而产生新的残损(尤其是北次间、脊檩、随檩枋、联络枋因受力改变而开裂),且对于文物建筑的风貌、真实性造成了破坏。随着华严寺全面对外开放,游人、学者络绎不绝,其余文物建筑均得到了有效保护,作为重要节点的上寺小院过殿存在安全隐患,保护修缮迫在眉睫。
关键词:上寺过殿;现状;价值;评估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11.041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辽代末年,寺院建筑十之七八毁于兵火,金代依旧址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明宣德、景泰年间重修、扩建,补塑佛像,寺院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分为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始有上、下华严寺之说,上寺过殿位于华严寺上寺小院中央(图1)。
1历史沿革
1.1华严寺历史沿革
①辽重熙七年(1038),建薄伽教藏殿;辽清宁八年(1062),扩建华严寺,兼具皇室宗庙性质;辽保大二年(1122),寺院因兵火受损。
②金天眷三年(1140),通悟大师等人重新修建了华严寺。
③明初,寺院没为官产。明洪武三年(1370),华严寺大殿佛像搬出,被改为大有仓,华严寺再次没落;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僧纲司的设立,被设为官产的华严寺又恢复了正常的佛事活动,但是据上寺石碑的考证,华严寺的规模远不如辽金元①;明成化、万历年间(1465—1620),寺院一分为二,上寺居于西北侧,下寺偏东南,自成格局;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重修海会殿。
④清顺治五年(1648),因战乱,仅存上华严寺正殿;清顺治九年(1652),上华严寺得以重修;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下华严寺进行了院内外的整理修葺工作,总兵鲍安在修缮薄伽教藏殿后立匾“薄伽教藏”;清雍正六年(1728),应州知州章宏捐资重修华严寺;清乾隆五十年(1785)起盖天王殿(即上寺过殿),至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大殿完工;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至清道光七年(1827),补葺大殿南北厢房、钟楼、碑楼,中院的南北禅房,外院过殿天王殿、南北观音阁、地藏阁等;清光绪十一年(1885),上华严寺住持空明对上寺内外进行了修葺。
⑤民国十四年(1925),大雄宝殿顶部毁于战火,民国二十三年(1934)第三代方丈彰宣募捐重修殿顶及殿台、钟鼓楼、牌坊等。
⑥1959年,海会殿被拆毁,台基尚存。
⑦1986至1989年,国家文物局组织重修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及寺内附属建筑。
⑧1996至2001年,山西省文物局组织对大雄宝殿进行落架大修,同时维修月台,加宽大殿前月台的台阶等。
⑨2008至2010年,大同市人民政府拨款对华严寺周边环境进行复建。
1.2上寺过殿历史沿革
①据寺内清乾隆五十九年《重修上华严寺碑记》记载,乾隆年间,上华严寺住持湛清大师化缘数十年,对上华严寺进行了修缮。乾隆五十年(1785)重建天王殿,即上寺过殿,在中间通道上增建了暖阁抱厦,殿内安置了关圣帝君的神像(因供奉关帝也被称为“关帝庙”),并妆塑了神像,彩画了殿楹,修葺了大殿右脊旁崩塌的部分,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全部完工。
②据清光绪十一年(1885)《上华严寺开光碑记》、光绪十六年(1890)《重修上华严寺碑记》、光绪十八年(1892)《空明和尚募修上华严寺事迹碑》载过殿前奉关圣帝君、四大天王,后奉韦陀。
③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过殿内塑像已不存,殿内作为念佛堂。
④2008至2010年,大同市人民政府拨款对华严寺周边环境进行复建,在过殿殿内明间增设立柱,拆除东西两侧抱厦的门窗槛墙,墙体重新抹灰,地面重新铺墁方砖,屋顶揭瓦等。
⑤2015年过殿两次间梁架出现走闪、两山墙局部开裂外栽,为了保证文物安全在殿内两次间靠近山墙位置临时支顶承重架辅助承重,并在两山墙砌筑扶壁砖墙戗护两山墙②(图2)。
⑥2021年在过殿前檐两山廊心墙支顶木架戗护栽闪的廊心墙。
2价值评估
2.1历史价值
上寺过殿作为华严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重建之初为天王殿,后因供奉有关帝像被改造为关帝庙,2010年修缮后呈现有格局,上寺过殿的演变是华严寺历史演变的缩影,见证了华严寺的兴衰。
2.2艺术价值
华严寺上寺过殿整体由前檐抱厦、中部主体建筑、后檐抱厦三部分组合而成,其中前檐抱厦为三间卷棚歇山顶,中部主体建筑为前檐廊部五间、殿内三间(即外五间、内三间)双坡硬山顶,后檐抱厦为一间歇山顶,通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