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9】医院岂能“男女错检”(标注版).pdfVIP

【2024.9.9】医院岂能“男女错检”(标注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骗保有“张良计”,监管应有“过墙梯”

国家医保局近日通报,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在某些医院,一些

男性患者产生了妇科类诊疗医保费用,一些女性患者产生了男科类诊

疗医保费用。而这些“奇葩”现象涉嫌违规使用医保基金。

为了吃上医保基金这块“唐僧肉”,有些人“作妖”了。堂堂男

子汉,竟查宫腔镜;明是女儿身,却检前列腺。可现实又非肥皂剧,

如此低劣的“男扮女装”伎俩,医疗机构怎么可能发现不了?其实,

没有这些医疗机构的默许或配合,那些小妖小怪又怎敢放肆?

事实上,医保基金之所以屡遭“惦记”,跟把关人(医疗机构)

“把持不住”有很大关系。翻看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曝光的典型案例,

医疗机构虚假诊疗欺诈骗保行为一直是打击重点。为何屡打屡犯?一

则是“利”,这从那些触目惊心的追回医保基金数额便可知。二则是

“蔽”。以往明目张胆的骗保行为虽减少了,但取而代之的是“真假

交织”——将虚假诊疗掺杂在真实就医需求中,骗保手段变得更隐蔽。

这也是部分医疗机构在高压监管下,仍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

面对花样翻新的骗保手段,要护医保基金周全,应如“孙大圣护

唐僧”一般。结合本次通报来看,至少有两点启示。

一是活用“安身法”,进一步扎紧制度篱笆。比如,在他律上,

不仅要坚持推广运用飞行检查机制,还要进一步完善以上查下、交叉

检查的工作机制,持续巩固基金监管高压态势。又比如在自律上,可

1

通过健全自查自纠机制,倒逼医药机构压实自身主体责任,不断规范

医疗服务行为。

二是练就“火眼金睛”,推进智能监控做实做细。早在2022年,

国家医保局就开始探索开展大数据监管,监管精准性、实效性实现整

体跃升。像此次混淆性别使用医保基金的案例,也是通过大数据监管

“揪出”。未来,应继续推动数据赋能,强化医院端事前提醒、经办

端事中审核、行政端事后监管,构筑全流程、全领域、全链条的大数

据监管防线。让违规使用基金,事前可预防,事后可追回。(via广

州日报)

2

“”“

医院搞混淆性别,监管就得丝分缕

析”

“宫腔镜检查”“宫颈癌筛查”本属于妇科类诊疗项目,但一些

男性患者却产生了此类医保费用。“前列腺磁共振成像”“游离前列

腺特异性抗原测定”本属于男科类诊疗项目,但一些女性患者居然产

生了此类医保费用。近期,国家医保局曝光一批医疗机构和医生给男

性患者做妇科类诊疗以及给女性患者做男科类诊疗的欺诈骗保行为。

(9月2日《工人日报》)

宫腔、前列腺等带有性别特征用语的诊疗项目,普通人一眼就能

看出不能男女混淆,这么明显地作假,医院何以敢为?从记者的调查

可以看出,主要是因为作假多了来不及掩饰,监管难以发现不想掩饰。

这说明,类似骗保具有普遍性,表现得也很猖獗。医院如此明目张胆,

则因为打击缺乏足够震慑力。

过去经常出现“老大爷被做妇科检查”“妇女被诊断前列腺炎”

等离奇现象,民众大多当笑话看,医院则以模块复制出错或医生书写

错误等来解释。必须看到,医院解释的现象是可能发生的,现在写病

历、开处方、写检查报告单等都有现成模块,医生将前一位患者的内

容复制粘贴,就容易闹出上述笑话。

然而,类似“笑话”的背后,极易隐藏骗保行为。发现了是“笑

话”,没有发现就实施分解或串换项目,比如将不能报销的某种男性

3

项目,串换成能够报销的女性项目等。如此公然作假,基金监管人员

应该容易发现。但也要看到,通过人工发现孤立的错漏容易,要想发

现大量同类现象则几乎不可能,孤立的错漏容易解释,也没法给予太

重的惩罚,导致违法成本远不及欺诈骗保所得,医院就会无所顾忌。

只有监管能够对每个诊疗项目做到丝分缕析,才能将类似不正常

现象逐一列出。问题在于,从事医保基金监管的人手极为紧张,而监

管面临监管对象众多、资金量庞大,以及每天产生的海量结算数据等,

再加上要想发现一个项目串换成两个或多个项目,监管人员必须对每

个科室的所有诊疗项目都十分熟悉,没有人能够拥有这样的超能力,

因此靠人海战术、手工审核,无法监管好类似骗保。

文档评论(0)

187****62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