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天台晓望》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VIP

李白《天台晓望》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天台晓望》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原文呈现

天台晓望

唐?李白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二、注释详解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天台:天台山,位于浙江台州,道教名山,传为刘晨、阮肇遇仙之地。

四明:四明山,在浙江宁波,与天台山隔江相望,因山有四窗洞能通日月而得名。

华顶:天台山主峰,海拔1098米,为浙东第一高峰,常有云雾缭绕如华盖。

百越:古代对东南沿海诸族的统称,此处泛指江浙闽沿海地区,“高百越”极写华顶山超越地域的巍峨。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赤城霞:赤城山为天台山支脉,山体呈赭红色,清晨阳光映照下如霞似火,郦道元《水经注》称“山上有赤城坞,云雾出于其中”。

沧岛月:海上仙岛的月亮。“楼栖”写人在山中楼阁与月相伴,暗合道教“与月为友”的修炼理念,如《黄庭经》“高奔日月吾上道”。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溟渤:泛指大海(“溟”为北海,“渤”为渤海),此处指东海。“直下”二字写山势陡峭,登高望海如从天际俯瞰,视角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般雄奇。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大鹏:典出《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李白常以大鹏自喻,此处写云如鹏翼翻卷。

巨鳌:传说中背负神山的大龟(《列子?汤问》载“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天帝使巨鳌举首戴之)。“没”字写巨鳌隐入浪中,虚实相生。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翕忽:迅疾貌,《楚辞?九歌?少司命》“倏而来兮忽而逝”,此处写风浪中神怪(如海市蜃楼、水怪)一闪而过,神秘莫测。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无倪:无边无际,“倪”为边际。

好道:崇尚道教修仙之术。李白中年后受道箓,正式成为道士,“心不歇”写出其求道意志的坚定,与《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不同,此处更显执着。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朱实:红色仙果,传说中昆仑仙境的“赤树丹果”(《山海经?西山经》),象征长生。

金骨:道教术语,指通过服药炼丹使凡骨化为金刚不坏之身,是成仙的基础(葛洪《抱朴子?金丹》“服之百日,肌骨强坚”)。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生羽毛:道教称仙人“身生羽翼”,能飞升天界(《汉书?郊祀志》“仙人者,有羽翼”)。

蓬阙:蓬莱仙宫,东海三神山之一,传说为仙人居所,与“沧岛月”呼应,构成完整仙境意象。

三、作者与创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仙”,一生漫游四方,崇道好仙。《天台晓望》约作于上元二年(761),李白晚年流放夜郎遇赦后,漫游浙东期间。此时他历经安史之乱、官场倾轧,对仕途彻底失望,转而潜心道教修炼。

天台山是道教“南宗祖庭”,有桐柏宫等著名道观,李白在此不仅游览,更亲身参与采药、炼丹等活动。诗中“摘朱实”“服药”等细节,正是他求道生活的真实写照;“好道心不歇”的直白,道尽乱世中文人对精神归宿的渴望。

四、相关知识梳理

李白诗歌中的“仙道”谱系

从早年“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幻梦,到中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的狂放,再到晚年此诗“服药炼金骨”的实践,李白的求道之路从想象走向行动,本诗是其晚年道教信仰的诗化记录。

天台山的文化意象

地理符号:浙东第一高峰,连接四明山与东海,是“山海交汇”的秘境;

文学符号:刘晨、阮肇遇仙传说使其成为“仙境”代名词,李白在此找到了“人间与仙境的接口”;

宗教符号: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司马承祯等著名道士曾在此修炼,诗中“楼栖沧岛月”暗合其“坐忘”修炼法。

道教“修仙三阶段”在诗中的体现

观奇悟道:“观奇迹无倪”对应“感知仙境”;

实践修炼:“摘朱实”“服药”对应“服食炼丹”;

终极目标:“生羽毛”“卧蓬阙”对应“飞升成仙”,形成完整的修仙逻辑链。

五、全诗赏析

(一)山海开篇:天地的雄奇坐标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以地理定位起笔,如画家先勾勒山水轮廓。天台山与四明山相邻,却以华顶主峰超越百越地域,这种“邻”与“高”的对比,既写实景,又藏深意——山的巍峨不仅在高度,更在其连接天地的气场。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聚焦山中标志性景观:山门以赤城山的朝霞为天然门楣,楼阁栖息着海上仙岛的月亮。“标”与“栖”两个动词,让自然景观有了人文温度——霞是山的徽章,月是楼的伴侣,天台山不再是冰冷的石头,而成了有“门”有“楼”的仙居,开篇便奠定“人间仙境”的基调。

(二)登高望海:虚实交织的奇观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