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角膜内皮移植术供体保存查房课件.pptxVIP

2025 角膜内皮移植术供体保存查房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角膜内皮移植术供体保存查房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示教室的白板前,我翻动着最新的《眼科学进展》,封面上“角膜内皮移植术(DMEK/DSEK)供体保存技术突破”的标题格外醒目。这已是我参与的第12次角膜移植专科查房,但今年的主题——“供体保存”却让我格外慎重。作为眼科护理团队的一员,我深知:角膜内皮细胞不可再生,移植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手术技巧,更在于供体角膜从获取到移植前每一分每一秒的“生命维持”。

2025年,随着角膜内皮移植术(尤其是DMEK,后弹力层剥除自动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普及,临床对供体角膜的质量要求已从“可用”升级为“优质”——内皮细胞密度需≥2000个/mm2,活性率>90%。而供体保存技术的迭代(如新型低温保存液、动态培养系统的应用),正推动着这一领域从“经验保存”向“精准保存”转型。

前言今天的查房,我们将围绕一例DMEK手术患者的供体保存全流程展开。从供体角膜抵达医院的那一刻起,到它被植入患者眼内的72小时里,每一个温度、湿度、光照的细节,都是护理团队与时间、与细胞凋亡速度的“赛跑”。这不仅是一次病例讨论,更是对“供体保存”这一生命接力赛中护理角色的深度复盘。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上午8点,护士站的电话响起,是眼库的王老师:“2床李阿姨的供体角膜到了,4℃保存,Optisol-GS液,内皮密度2500个/mm2,保存时间18小时。”我看了眼墙上的时钟——距离手术预约时间还有24小时,这意味着我们有6小时的“缓冲期”来完成供体评估与保存。

患者李阿姨,68岁,因“左眼大泡性角膜病变(继发于青光眼术后)”收入院。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05,角膜中央水肿厚度780μm(正常500-550μm),内皮细胞密度仅300个/mm2(正常2500-3000个/mm2),已失去代偿功能。经多学科评估,拟于明日上午10点行左眼DMEK手术,供体为28岁脑死亡志愿者(无眼表疾病、感染史),角膜获取后3小时内完成取材,立即置于Optisol-GS保存液中低温运输。

病例介绍查房时,主刀张主任翻着供体交接单说:“这枚供体的内皮密度很好,但保存时间每延长1小时,内皮细胞死亡率增加2%。我们的目标是让它在移植时,内皮活性仍保持在95%以上。”我注意到李阿姨攥着病号服的手微微发颤,轻声问:“护士,这角膜在你们这儿能‘活’得好好的吧?”她眼里的期待,让我更清晰地意识到: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一片透明的组织,更是一位老人重见清晰世界的希望。

03护理评估

患者整体状态评估李阿姨有10年高血压病史(规律服用氨氯地平,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无糖尿病、免疫性疾病史;心理评估显示中度焦虑(SAS评分52分),主要顾虑是“供体是否可靠”“保存过程会不会出问题”;依从性良好,能配合术前滴眼药(左氧氟沙星4次/日已用3天)。

眼部专科评估左眼视力光感(矫正无助),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全层水肿伴散在大泡(直径约2mm),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圆(直径3mm),对光反射迟钝;眼压18mmHg(正常10-21mmHg),无明显高眼压危象。

供体角膜专项评估1这是本次查房的核心。供体抵达时,我们立即在层流净化的眼库操作间完成评估:2物理状态:保存液澄清无浑浊,角膜植片呈半透明(内皮面光滑,无褶皱),直径8.5mm(符合DMEK手术要求);3温度监测:保存罐温度3.8℃(目标4±0.5℃),运输记录显示全程未超过5℃;4内皮活性:通过角膜内皮显微镜(非接触式)观察,内皮细胞呈六边形镶嵌排列,边界清晰,无“黑区”(死亡细胞),密度2500个/mm2(与眼库报告一致);5保存时间:从供体获取(T0)到当前(T18),已保存18小时(DMEK最佳移植窗为获取后24-72小时,此阶段内皮活性下降缓慢)。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梳理出以下核心护理诊断:

焦虑与手术风险、供体保存质量未知有关:李阿姨反复询问“保存温度低了会不会冻坏?”“放久了细胞会不会死?”,夜间睡眠质量下降(入睡困难>30分钟)。

知识缺乏(供体保存相关)与患者对角膜保存技术不了解有关:患者认为“角膜离开人体就会坏死”,未意识到规范保存可维持内皮活性。

潜在并发症:供体内皮损伤与保存环境波动、操作不当有关:存在保存温度偏离(如冰箱故障)、运输震动(如交接时颠簸)、光照暴露(如非必要掀开保存罐)等风险因素。

05护理目标与措施

目标1:缓解患者焦虑,使其信任供体保存流程措施:

个性化宣教:用模型演示供体保存过程(“就像给角膜细胞盖了间‘空调房’,4℃的环境让它们‘睡觉’,减少能量消耗”),展示同类手术患者术后1月内皮密度追踪图(活性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