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物体打击事故专项应急处置措施.docxVIP

建筑施工物体打击事故专项应急处置措施.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施工物体打击事故专项应急处置措施

一、编制依据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708号)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本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总体应急预案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专项施工方案

项目应急救援演练记录及评估报告

二、工程概况与风险分析

项目背景:本项目为高层建筑及配套设施施工工程,涉及主体结构、门窗安装、外墙装饰等作业,施工高度最高65m,存在大量高处作业(如脚手架作业、临边作业)及物料垂直运输(塔吊、施工电梯),易发生工具、构件、废料坠落引发的物体打击事故,需覆盖作业人员(约200人)及周边人员(30m内有居民出入口)的应急保护。

风险特征:

高风险作业:门窗安装时玻璃搬运、脚手架拆除时杆件吊运、外墙粉刷时工具放置,易因操作不当导致物体坠落;

风险区域:高处作业下方5m范围内(如脚手架下方通道、材料堆放区)、塔吊回转半径内(覆盖面积约800㎡);

伤害类型:多为颅脑损伤、骨折、创伤性出血,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或死亡,需快速响应(黄金救援时间30分钟内)。

三、预防控制措施

岗前培训与现场管理:

作业人员岗前需接受物体打击专项安全培训(时长≥4学时),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防护用品使用、应急处置流程,考核合格(理论≥80分,实操≥85分)方可上岗;

现场设置专职安全员(每50名作业人员配备1名),重点监督高处作业、物料运输环节,严禁违章指挥(如强令无防护作业)、违章操作(如抛投物料),上传下递物件需建立“呼唤应答”机制(递出方喊“物件传递”,接收方回应“收到”后方可传递)。

防护设施与标识设置:

高处作业平台(如脚手架、操作架)周边设置1.2m高防护栏杆,底部设180mm高挡脚板,平台脚手板满铺并固定牢固(无探头板),外侧挂密目安全网(2000目/100cm2);

风险区域设置水平安全网(每隔10m设1道,网目密度≥2000目/100cm2),塔吊回转半径内设置硬质围挡(高度2.5m),围挡上悬挂“当心落物”“必须戴安全帽”等警示标识(尺寸≥50cm×80cm,颜色为黄底黑字),夜间设置警示灯(闪烁频率1-2次/秒)。

物料运输与存放管理:

垂直运输物料采用塔吊、施工电梯,严禁人工抛投;物料吊运时使用专用吊笼(额定荷载≥500kg),绑扎牢固(绳索缠绕2-3圈,打结固定),吊运路径避开人员密集区,下方设警戒区(专人值守);

高处作业工具(如扳手、螺丝刀)放入工具袋(承重≥5kg,带挂扣),工具袋挂在牢固的杆件上;零散物料(如螺栓、垫片)放入密封盒,禁止随意放置在平台边缘。

四、应急组织架构与职责

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负责启动应急预案,统筹救援资源(人员、物资、车辆),对接外部救援单位(120、119),决策重大处置方案;

副组长(技术负责人):负责分析事故原因,制定伤员救治技术方案(如骨折固定、止血方法),指导现场救援操作;

副组长(安全总监):负责现场安全警戒,组织人员疏散(引导作业人员至安全区域),保护事故现场,记录救援过程;

成员(施工员、物资管理员、医护人员):分工负责伤员搜救、急救处理、应急物资供应(如急救箱、担架)、信息上报(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报告)。

应急物资储备:

物资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用途说明

急救箱

含止血带、骨折夹板、碘伏、纱布

5个

伤员初步救治,如止血、消毒、骨折固定

担架

折叠式(承重≥150kg)

3副

转运伤员,避免搬运过程中二次伤害

安全帽

防冲击型(抗冲击性能≥50J)

50顶

救援人员防护,防止二次物体打击

应急照明设备

36V防爆应急灯

10盏

事故现场照明(如夜间或光线不足时)

通讯设备

防爆对讲机(有效距离≥5km)

8台

救援人员实时沟通,确保指令传达

救护车

与就近医院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1辆

快速转运重伤员,车程≤15分钟

五、应急响应流程

事故报告与启动:

现场作业人员发现物体打击事故后,立即向安全员报告(报告内容:事故地点、受伤人数、伤害类型),安全员1分钟内上报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5分钟内到达现场,启动应急预案。

现场警戒与疏散:

安全员组织人员在事故现场50m范围内设置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疏散周边作业人员(引导至上风处或远离坠落区域),确保救援通道畅通(宽度≥3m)。

伤员救治与转运:

医护人员携带急救箱到达现场,先判断伤员意识、呼吸、心跳(呼喊伤员姓名,观察胸廓起伏),按伤害类型分类救治,优先处

文档评论(0)

工程南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