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劝学》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VIP

10.1《劝学》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主张及其作品《荀子》;

2.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4.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的代表。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一、作者介绍

宇宙观:制天命而用之;

认识论:强调后天学习,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政治观:“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

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

人性观:性恶论,主张“明礼义而化之”。;

一、作者介绍

《荀子》是荀子及其弟子所作,现存32篇。《荀子》

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

《荀子》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

学术争鸣;

二、学术争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为学一首示子侄》[清]彭端淑;

二、学术争鸣

劝学

唐:颜真卿;

二、学术争鸣

长歌行古乐府;

二、学术争鸣

孙权劝学

宋代: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课文分析;

三、课文分析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字音,把握节

奏,有感情地朗诵全文。

劝学;

三、课文分析

zhòng中绳

其曲qū

砺lì

参cān省xǐng须臾yú

楫jí

蛟jiāo

驽nú马

镂lòu;

三、课文分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①。

①已:停止

中心??点——学不可以已

;

三、课文分析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

好处?

好处: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一;

①于:从

②⑤而:表转折,却

③于:比

④⑥:状后

⑦中:合乎、符合

⑧鞣:使动,通“燥”

⑨省略:以(之)为Mk

⑩虽:即使≤;

三、课文分析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①而②日③参省乎

己,则知明而④行无

过矣。;

三、课文分析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把它烤弯制作成车轮,(那么)它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把它晒干,也不会再挺直,

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

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

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三、课文分析

第2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学习的意义;

三、课文分析

吾尝终日而①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②望矣,不

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③而④招,臂非

加长也,而⑤见者远;顺风而⑥呼,声非加疾也,而⑦闻者彰。;

三、课文分析

假舆①马者,非利足也,而②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③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④物也。⑤;

三、课文分析

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并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并没有加强,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却可以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天生资质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

三、课文分析

第3段: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习的作用

借物补不足,达到目的;

三、课文分析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而荀子却

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二人的说法孰对孰错呢?;

三、课文分析

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与思要结合起来。

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房间里苦思冥想的学习方法。他主张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

①善:形作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