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课文理解与测试题.docxVIP

祭十二郎课文理解与测试题.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祭十二郎课文理解与测试题

祭十二郎文课文理解与测试题

——深味至情,体悟至文

一、课文理解:以血泪为墨,写尽生死离别的至情之作

(一)骨肉深情与人生憾事:情感内涵的深度挖掘

韩愈与十二郎(韩老成)自幼相守,情同手足。“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的成长背景,让二人在孤苦中结下超越寻常叔侄的羁绊。文章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为主线,将“未能相守”的遗憾贯穿始终:从“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的聚少离多,到“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的早衰之叹,再到“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的病情轻描,直至“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的生死相隔——每一处细节都浸透着“树欲静而风不止”的痛悔,将亲情的珍贵与生命的无常交织成一曲悲歌。

(二)破体为文与以情纬文:艺术特色的独特展现

1.家常语写肺腑情:全文摒弃祭文常用的骈俪辞藻与客套程式,以“汝”“吾”对话的口吻直抒胸臆。“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三问连发,将乍闻噩耗的恍惚与不愿置信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对晚辈未来的忧思,字字泣血,尽显至情。

2.细节白描见真淳:文中“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的年少天真,“吾去汴州,汝不果来;吾归彭城,汝又不果来”的屡屡失约,“取其孥以来”的未尽之诺,这些生活化的片段如电影慢镜头般回放,让悲痛在回忆的碎片中层层叠加,产生“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

3.结构往复与情感递进:文章以“死”为核心,却不直奔主题,而是从“疑”到“信”,从“回忆”到“现实”,从“自责”到“嘱托”,情感如潮水般起伏。开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的克制,中段“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的绝望,结尾“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的终局之憾,形成“抑—扬—抑”的情感节奏,将“悲”推向极致。

二、测试题:从文本细读到情感共鸣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3)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4)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二)文本理解与分析

3.韩愈在文中多次提到“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这一矛盾如何体现他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

4.结合“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与“未始以为忧也”,分析韩愈的心理变化及其背后的情感内涵。

5.文末“言有穷而情不可终”一句,如何概括全文的情感特点?

(三)拓展与思考

6.对比《祭十二郎文》与《陈情表》的抒情方式,谈谈韩愈“以文为哭”的独特性。

7.若你是十二郎,收到韩愈“取其孥以来”的书信,会作何回应?请以第一人称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四)参考答案与解析要点

1.(1)怙:依靠;(2)省:探望,孥:妻子儿女;(3)遽:突然;(4)窆:下葬

2.重点:“负神明”的自责,“相养以生,相守以死”的遗憾,“天崖地角”的隔绝感。

3.解析:通过“少强夭殁”与“老弱存全”的反差,突出命运无常的残酷,暗含对自身“未尽责任”的愧疚。

4.解析:从“未始以为忧”的疏忽,到得知死讯后的“悔”与“痛”,体现韩愈对十二郎病情的轻视与事后的无尽自责,暗含“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普遍人生憾事。

三、结语:以情驭文,方为不朽

《祭十二郎文》之所以成为千古祭文之冠,正在于它跳出了“哀辞”的刻板框架,以“真我”写“真情”。读此文,不仅要识其字、明其义,更要透过“呜咽如小儿哭”的文字,感受那份“生离死别”的切肤之痛,体悟“珍惜当下”的生命哲思。正如明代茅坤所言:“通篇情意刺骨,无限凄切,而章法往复变化,一片天机流注。”唯有以心读之,方能与千年之前的韩愈隔空共鸣。

(注:测试题答案可根据教学需求调整,开放性题目鼓励个性化解读,重点考察对情感与文本逻辑的把握。)

文档评论(0)

暴雨梨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