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好少年主要事迹材料(精选6篇).docxVIP

新时代好少年主要事迹材料(精选6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时代好少年主要事迹材料(精选6篇)

第一篇

林晓棠是市实验中学初二(3)班学生,个子不高却总带着股机灵劲儿。她的奶奶患阿尔茨海默症三年,常忘记按时服药,这让晓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去年暑假,她翻出自己攒了两年的压岁钱,买了单片机、传感器和小型计时器,窝在书房里捣鼓“智能分药提醒盒”。

“第一次焊接电路时,电烙铁烫到了手指,疼得直甩手,但想着奶奶要是能按时吃药,就咬咬牙接着干。”晓棠回忆。她翻遍《青少年电子制作入门》,跟着网课学编程,用3D建模软件反复调整药盒分区。失败了二十多次后,终于做出第一版样品:白色塑料盒分七格,每格对应一天的药量,到点会亮红灯、播放“奶奶该吃药啦”的语音。奶奶试用当天,摸着盒盖上自己的照片(晓棠特意贴的),笑得像孩子:“囡囡做的,奶奶记得牢牢的。”

这只是开始。晓棠发现独居老人常因视力不好看不清药盒标签,又在盒身加了盲文标识;听说社区有老人记不住药名,她联系药师整理常见药品对照表,印成卡片塞进盒底。如今,这款“小棠药盒”已迭代到第三版,被市残联选为“适老化辅助工具”,晓棠带着团队给社区200多位老人免费配送,还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拿了金奖。

“奶奶现在能自己按盒子吃药了,上次我去看她,她拉着我的手说‘我家囡囡比药还管用’。”说起这些,晓棠眼睛亮晶晶的。她的书桌抽屉里,躺着一沓老人写的感谢便签,最上面一张写着:“谢谢晓棠丫头,让我们这些老家伙活得更体面。”

第二篇

每周六早上七点,晨光小学五年级(2)班的陈默都会出现在朝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他系着红围巾,背着印着“小太阳志愿者”的蓝书包,里面装着血压计、剪指甲套装和自制的“防诈骗小漫画”。

陈默的公益路始于七岁。那年冬天,他跟着当社区工作者的妈妈去给独居老人送年货,敲开302室门时,82岁的王奶奶正蹲在地上捡打翻的药瓶,白发沾着灰尘,膝盖上还敷着旧毛巾——她前一天摔了一跤,怕麻烦人没告诉任何人。“奶奶,我扶您起来。”陈默蹲下去,轻轻把老人搀到椅子上。那天之后,他成了王奶奶的“小孙子”:每周六帮她买菜、擦窗户,教她用手机视频通话,把新闻里的诈骗案例编成顺口溜念给她听。

“爷爷,这个链接点不得,点了手机里的钱会飞走哦!”“阿姨,您的血压有点高,最近少吃咸的。”两年下来,陈默的服务对象从王奶奶一人扩展到社区23位独居老人。疫情期间,他组建“晨光小卫士”团队,带着同学给封控区老人送蔬菜包。有次下大雨,他抱着装着退烧药的保温箱跑了三公里,到老人楼下时鞋里全是水,却笑着说:“奶奶,药没湿!”

最让陈默骄傲的是“旧物新生”计划。他把居民捐的旧衣物清洗消毒,剪成小块做成护膝、杯垫,送给环卫工;收集废纸箱教小朋友做手工,卖掉所得给老人买收音机。社区张爷爷摸着膝盖上的绒布护膝直抹泪:“这比新的还暖。”

“妈妈说,善良是最该学会的本领。”陈默的志愿者服务时长已超500小时,他的笔记本里贴着和老人们的合影,每一张背后都写着一句话:“今天,我又让世界多了一点光。”

第三篇

“张老师,我想跟您学刻纸!”三年前的那个周末,10岁的陆昭宁站在非遗传承人张秀珍的工作室门口,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刻纸——那是她用美术课剩下的红卡纸,照着手机图片刻的“福”字,边缘毛糙,却看得出用心。

陆昭宁迷上刻纸,源于二年级的一次非遗课。课堂上,张老师用一把刻刀在红纸上转出花鸟虫鱼,看得她挪不开眼:“原来老祖宗的手艺这么好看!”从此,她一有空就往工作室跑,跟着张老师学选纸、磨刀、起稿。刻纸讲究“稳、准、细”,新手常被刻刀划破手指,昭宁的食指至今留着一道浅疤:“第一次刻‘牡丹’,刻刀滑了,血滴在纸上,倒像多了片花瓣。”

她不仅自己学,还当起“小老师”。在学校组建“星火刻纸社”,带着20多个同学从零开始:教低年级孩子剪简单的窗花,教高年级设计主题作品。去年春节,她们用刻纸做了100张“冬奥虎娃”,送给社区居民;教师节,刻了“师恩如烛”组图,贴在教学楼走廊。

更让昭宁操心的是“让刻纸活起来”。她发现传统刻纸图案偏老旧,便试着融入现代元素:把“鲤鱼跃龙门”改成“宇航员探月”,将“梅兰竹菊”设计成校园四季主题。她的作品《二十四节气》被市博物馆收藏,《童趣》系列在抖音上获10万点赞,评论区有人留言:“原来刻纸也能这么潮!”

“张老师说,刻纸是‘指尖上的文化’,得有人接着刻、变着刻。”现在的陆昭宁,是省级非遗刻纸项目最年轻的传承学员。她的课桌抽屉里,总放着一把磨得发亮的刻刀,刀把上缠着红绳——那是张老师送的,绳结里藏着一句话:“守得住旧,才能创得出新。”

第四篇

“加油!三步上篮!”市十五中操场的篮球架下,总有个穿12号球衣的身影,运球、起跳、投篮,动作干净利落。他是初三(1)班的周远,校篮球队队长,也是年级“运动之星”兼“学习标兵”。

周远的

文档评论(0)

151****33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