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保护环境的典型事例描述
库布其沙漠:从“死亡之海”到“绿色明珠”
曾经的库布其沙漠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在过去,这里黄沙漫天,生态环境极其恶劣,被称为“死亡之海”。沙漠化不仅让当地居民的生活陷入困境,还对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狂风一起,沙尘肆虐,农作物被掩埋,房屋被侵蚀,许多居民被迫背井离乡。
治理历程
20世纪80年代,库布其的治理拉开了序幕。当地政府、企业和民众齐心协力,开启了这场漫长而艰巨的生态修复工程。亿利资源集团作为治沙的主力军之一,率先在沙漠中种下了第一片甘草。他们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导当地农牧民参与治沙和沙产业开发。通过多年的努力,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库布其沙漠的治沙技术,如“气流植树法”“甘草平移栽培技术”等。
“气流植树法”利用高压气流在沙地中打孔、植树,大大提高了植树效率,一棵树苗从挖坑到栽种仅需10秒钟左右。而“甘草平移栽培技术”则是将甘草呈水平状种植,既能固沙,又能提高甘草的产量和品质。随着治沙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库布其的绿色版图逐渐扩大。
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库布其沙漠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绿树成荫,植被覆盖率从不到3%提升到了53%,生物多样性也逐渐恢复,绝迹多年的野兔、狐狸等野生动物重新出现。
同时,治沙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沙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甘草、沙柳等沙生植物为基础的中药材种植、生物质能源、生态旅游等产业体系。当地农牧民通过参与治沙和沙产业开发,实现了脱贫致富。据统计,库布其沙漠治理带动了周边10万多名农牧民脱贫增收,人均年收入从不到1000元增长到了1.5万元以上。
塞罕坝:从荒原到林海的绿色奇迹
昔日塞罕坝的困境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历史上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但由于清朝末年的开围放垦和战乱,这里的森林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已经退化为高原荒丘,生态环境恶化,风沙肆虐,严重威胁着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
艰苦创业历程
1962年,为了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国家决定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来自全国各地的369名创业者,奔赴塞罕坝,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造林征程。当时的塞罕坝,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只有1.3℃,最低气温可达43.3℃,无霜期仅有72天。创业者们住的是草棚、地窨子,吃的是黑莜面、土豆,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开始了植树造林工作。
最初的造林并不顺利,由于缺乏经验,前两年栽种的树苗成活率极低。但创业者们没有气馁,他们不断总结经验,改进造林技术,最终摸索出了适合塞罕坝的造林方法。经过几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初,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初步建成了万顷林海。
生态与社会效益
如今的塞罕坝,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2%,森林面积从建场初期的24万亩增加到了115万亩,成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这片林海不仅有效阻挡了风沙的南侵,为京津地区构筑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还调节了气候,涵养了水源。据测算,塞罕坝森林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
同时,塞罕坝的生态旅游也蓬勃发展,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塞罕坝精神也成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来。
哥本哈根:迈向碳中和的绿色城市典范
哥本哈根的环境挑战
哥本哈根是丹麦的首都,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面临着空气污染、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哥本哈根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计划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城市。
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哥本哈根大力发展绿色交通,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城市拥有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总长度超过400公里,自行车成为了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据统计,哥本哈根市民中约有62%的人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或上学。
同时,哥本哈根不断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地铁、轻轨和公交车的线路和班次,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此外,城市还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建设了大量的充电桩,鼓励居民购买和使用清洁能源车辆。
能源转型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在能源领域,哥本哈根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城市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在海上和陆地上建设了大量的风力发电机组。目前,风力发电已经成为哥本哈根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哥本哈根还注重提高能源效率,推广节能建筑和节能技术。城市制定了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鼓励新建建筑采用太阳能板、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三数学二次根式测试题目一二.doc VIP
-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doc VIP
- 《心肺复苏术》PPT课件ppt.pptx VIP
- 2023-2025高考英语高频词汇汇编(打印背诵版).pdf
-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共34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让蕲艾走向世界详细资料.ppt VIP
- 家政保洁企业发展规划经营计划.pptx VIP
- 局限性脑炎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VIP
- 中国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2023中国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完整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