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精神障碍患者自伤行为干预护理课件.pptxVIP

2025 精神障碍患者自伤行为干预护理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01前言02病例介绍03护理评估:用“放大镜”观察每一个细节04护理诊断:从“行为”到“需求”的转化05护理目标与措施:从“阻断”到“重建”的递进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伤口之外的“隐形伤害”07健康教育:从“医院”到“生活”的延续08总结目录

2025精神障碍患者自伤行为干预护理课件

01前言

前言这些年在精神科病房轮转,最让我揪心的就是清晨交班时听到“患者昨夜用头撞墙”“床单被撕成条缠在手腕”这类汇报。自伤行为——这个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故意、直接伤害自身躯体但无明确自杀意图的行为”,在精神障碍患者中太常见了。我曾统计过本科室近三年住院患者数据: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近60%有过自伤史,其中15%在住院期间仍有反复。

自伤不是“矫情”,更不是“威胁手段”。它像一面镜子,照见患者内心翻涌的痛苦:可能是无法言说的情绪洪流,可能是对失控感的反抗,也可能是“用身体疼痛替代心理疼痛”的本能自救。作为精神科护士,我们的责任不仅是处理伤口,更要读懂这些“身体写就的求救信号”,用专业和温度阻断自伤的恶性循环。

今天,我想以一个真实案例为线索,和大家分享一套“评估-干预-预防”的全流程护理经验——这不是照本宣科的操作指南,而是我们团队在临床摸爬滚打总结出的“实战手册”。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2024年9月,我们收治了23岁的小敏(化名)。她是第三次因“重度抑郁发作伴自伤行为”入院。第一次见面时,她穿着长袖卫衣,袖口刻意卷到手肘上——这是自伤者常见的“暴露伤口”行为,既是情绪外显,也是潜在的“预警信号”。01家属主诉:近1个月来,小敏每日用刀片划左手腕2-3次,伤口从1cm到5cm不等;近3天拒绝进食,称“胃里像塞了块冰,咽不下”;昨夜趁母亲洗澡时,用指甲抠破了左手背,伤口深可见皮下组织。02我们查看既往病历:小敏18岁确诊抑郁症,20岁因“割腕”首次住院;21岁出院后因学业压力复发,用头撞墙致脑震荡;本次发病前1周,她因论文答辩未通过被导师当众批评,当晚在宿舍用圆规扎伤大腿。03

病例介绍第一次和小敏交谈时,她蜷缩在椅子上,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说:“疼的时候,我能感觉自己还活着。心里太闷了,像被人掐住喉咙,只有划开皮肤,那道血线能让我喘口气。”这句话让我至今难忘——自伤对她而言,不是“伤害”,而是“救命”。

03护理评估:用“放大镜”观察每一个细节

护理评估:用“放大镜”观察每一个细节面对小敏这样的患者,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系统、动态、多维度的护理评估。这不是填表格,而是“翻译”患者的行为语言,找到自伤的“触发链”。

生物维度评估躯体状况:小敏身高162cm,体重42kg(近1月下降8kg),左手腕可见12道新旧不一的瘢痕,最新伤口渗液,局部红肿(提示感染风险);生命体征:心率58次/分(低于正常),血压90/60mmHg(偏低),提示长期营养不良。

精神疾病特征:符合ICD-11重度抑郁发作诊断,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32分(重度),自伤行为与“无用感”“自责”高度相关(如她常说“我是家人的累赘”)。

药物治疗情况:入院前口服舍曲林50mg/日(剂量不足),未规律复诊,血药浓度检测提示未达有效治疗窗——这可能是病情波动的生物学因素。

心理维度评估情绪状态:小敏自述“每天早晨4点就醒,脑子像放电影,全是失败的画面”;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8分(中度焦虑),抑郁情绪中混杂着强烈的自我否定。认知模式:“灾难化思维”明显,如将“论文答辩未通过”解读为“我这辈子完了”“所有人都会看不起我”;对自伤的认知偏差:“只有疼,我才能证明自己还能控制身体”。自伤意图与计划:本次自伤无明确自杀意图,但存在“渐进式升级”——从刀片划腕到指甲抠破皮肤,工具更“随手可得”,频率增加,提示风险升高。

社会维度评估家庭支持:小敏是独生子女,父母均为教师,对她要求严格(“必须考第一”“不能让我们丢脸”);母亲坦言:“她划手腕时,我骂过她‘没出息’,现在后悔死了。”家庭沟通模式以“指责-回避”为主,缺乏情感支持。

社会压力源:临近毕业,论文、就业双重压力;人际关系敏感,自述“不敢和同学说话,怕被嘲笑”。

评估后,我们画了一张“自伤触发图谱”:学业挫折(压力源)→自我否定(认知偏差)→情绪崩溃(焦虑+抑郁)→自伤(行为释放)→短暂缓解→自责(“我怎么又这样”)→下次压力源出现时更易自伤(恶性循环)。

04护理诊断:从“行为”到“需求”的转化

护理诊断:从“行为”到“需求”的转化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梳理出以下核心护理诊断(NANDA标准):

有自伤的危险(RiskforSelf-Mutilation):与重度抑郁情绪、认知偏差、家庭支持不足相关(依据:近1月每日自伤,工具升级,HAMD评分32分)。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