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素养目标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本首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2、感知少年谭嗣同冲破束缚,强我中华的豪情壮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3.10—1898.9.2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作者简介光绪二十三年,他在湖南创办“南学会”,办《湘报》,宣传维新,失败后被捕入狱,与林旭等人一起遇害。
创作背景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他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荣光。但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诗。
知识链接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
诗文研读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谭嗣同cùsànshùtóngsì
诗文研读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诗意: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猎猎的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久远簇拥
诗文研读赏析:第一句写潼关的历史和气势。“终古”点明潼关历史悠久,“高云簇”不言城高而其高自见,从视觉的角度烘托了潼关城的高耸、壮阔。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从听觉上凸显了潼关城的寂寥与辽远。
诗文研读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诗意:黄河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仍嫌拘束,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再也不知何谓平坦了。拘束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诗文研读赏析: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第四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这两句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黄河、秦岭,突出了黄河咆哮的气势和秦岭高耸险峻的形势。诗人写的是感觉中的山和水,把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力,使人在山河的雄伟气势中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整体感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整体感知从炼字的角度说说“终古高云簇此城”一句中“簇字的妙处。“簇”是簇拥的意思,写出了高云簇拥古城的景象,表现出潼关古城之高,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整体感知“河流大野犹嫌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描绘了一幅黄河在平坦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拘束的雄壮画面。流露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渴望有所成就的情感。
整体感知文中“城”“河”“山”,有什么特点?城:终古、高云历史悠久、高耸河:犹嫌束桀骜不驯、奔腾山:不解平巍峨险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用雄迈壮阔的潼关之景表达出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主旨归纳这首诗通过对潼关雄伟壮观景色的描写,充分表现了少年时的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渴望。
课后小练1.理解性默写。(1)谭嗣同《潼关》一诗中表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谭嗣同《潼关》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潼关城高耸壮阔、寂寥辽远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课后小练2.《潼关》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用:赋予山水人的情态,把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力,使人在山河的雄伟气势中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3.“河流大野犹嫌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描绘了一幅黄河在平坦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拘束的雄壮画面。流露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渴望有所成就的情感。
名人评价1.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2.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3.北京西城区政协主席杜灵欣:作为近代中国为改革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的思想学说得到后人重视,他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更是时下锐意创新、不断深化改革需要的一种精神传承。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谢谢聆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藤野先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pptx
- 第三单元专题学习活动+《人无信不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pptx
-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简·爱》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
-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pptx
-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 第二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竞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第二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第26课《雁门太守行》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 第24课《三顾茅庐》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 第23课《范进中举》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