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小学网络安全之定位服务安全课件.pptxVIP

2025 小学网络安全之定位服务安全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定位服务:藏在手机里的“导航员”演讲人

定位服务:藏在手机里的“导航员”01定位服务安全:我们的“防护工具箱”02定位服务的“双面性”:便利背后的“暗礁”03总结:做自己位置的“守护者”04目录

2025小学网络安全之定位服务安全课件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从事网络安全行业近十年的从业者,今天站在这里,想和大家聊聊一个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却容易被忽视的“小助手”——定位服务。从早上妈妈用手机“找”到你是否安全到校,到周末用地图软件导航去图书馆,再到班级群里分享春游照片时那个悄悄标注的位置标签……定位服务就像我们的“数字脚印”,时刻记录着我们的位置信息。但大家知道吗?这些“脚印”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捡走,可能会变成威胁我们安全的“陷阱”。今天,我们就从“认识定位服务”开始,一步步揭开它的“安全密码”。

01定位服务:藏在手机里的“导航员”

定位服务:藏在手机里的“导航员”要守护定位服务的安全,首先得明白它“是什么”“怎么工作”。就像我们要保护宠物,得先了解它的习性一样。

1定位服务的“三大法宝”定位服务能精准找到我们的位置,靠的是三种常见技术的“协作”:

卫星定位(GPS/北斗):头顶的卫星就像“太空灯塔”,全球有几十颗这样的“灯塔”,手机通过接收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就能计算出我们的经纬度,误差通常在5-10米。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空旷的操场或楼顶,定位会更快更准?因为卫星信号最怕“遮挡”,高楼或树荫会让它“迷路”。

基站定位:城市里密密麻麻的通信基站,就像“路上的里程碑”。手机连接最近的3个基站,通过信号强弱和传输时间,就能大致确定位置,误差在100-1000米。这种定位在室内或卫星信号弱时特别管用,比如你在商场里找不到出口,地图软件还能显示“你在B1层”,就是基站和Wi-Fi的“合力”。

1定位服务的“三大法宝”Wi-Fi定位:家里、学校、咖啡馆的Wi-Fi路由器,其实都有唯一的“身份证号”(MAC地址)。服务商的数据库里存着这些“身份证”对应的位置,手机连接Wi-Fi时,就能快速匹配出我们在哪儿,误差通常在20-200米。

2定位服务的“日常朋友圈”定位服务不是“独行侠”,它藏在我们常用的APP里,悄悄帮我们解决问题:01社交类APP(如微信、QQ):“附近的人”功能靠定位找到同区域的用户;发朋友圈时勾选“所在位置”,朋友能更直观知道你在哪儿。03家校沟通工具(如校讯通、班级群):部分学校为了安全,会通过智能校牌或学生手表的定位功能,向家长推送“孩子已到校”“孩子已离校”的提醒。05导航类APP(如高德、腾讯地图):没有定位,地图只是一张“死图”,有了它,软件才能告诉你“你在人民路口,前方50米左转”。02生活服务类APP(如外卖、打车):外卖软件需要知道你家的位置才能派单,打车软件要定位你的上车点,否则司机可能“绕错路”。04小思考:大家想想,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定位服务?(可以举手回答,比如运动类APP记录跑步路线、天气软件显示所在城市的实时天气……)06

02定位服务的“双面性”:便利背后的“暗礁”

定位服务的“双面性”:便利背后的“暗礁”定位服务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像一把“数字双刃剑”——如果它的“安全锁”没锁好,我们的位置信息可能变成“危险信号”。

1隐私泄露:“我在哪儿”被“偷听”去年我参与过一起小学生隐私泄露事件的调查。有个五年级的同学小敏(化名),经常在社交平台发带定位的照片:早上发“学校门口的早餐店”,中午发“操场的秋千”,周末发“小区的儿童乐园”。两个月后,有陌生人加她好友,第一句话就是:“你今天怎么没去操场玩?”小敏吓了一跳——对方不仅知道她常去的地点,连当天的活动都了如指掌!后来发现,是她的照片定位信息被不法分子收集,结合她的发帖时间,拼凑出了她的生活规律。

数据提醒:2024年网络安全白皮书显示,63%的未成年人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APP、照片或社交动态泄露过位置信息;其中12%的泄露事件与定位服务的“过度授权”直接相关。

2精准诈骗:“量身定制”的陷阱定位信息一旦被坏人掌握,他们会“量身定制”骗局。比如:

“快递诈骗”:如果你发过“我在XX小区”的定位,骗子可能打电话说:“您有一个快递在小区门口丢失,提供位置信息可赔付。”如果你泄露了更具体的楼栋号,骗子甚至可能假装“快递员”上门。

“紧急求助诈骗”:坏人通过定位知道你在学校附近,可能冒充“受伤的路人”说:“小朋友,我在XX路口摔倒了,能来帮我打个电话吗?”如果你跟着去,就可能陷入危险。

3追踪风险:“隐形尾巴”的威胁我曾参与过一个儿童安全实验:给10名小学生的手机开启“常规定位”(即APP后台持续获取位置),3天后统计发现,有7名学生的定位轨迹被3个以上非必要APP记录,其中2名学生的轨迹精确到“几点几分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