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秦风无衣》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每章开头都采用了反问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与后文中的“与子……”的句子呼应,洋溢着不怕困难的豪情,富于鼓动性。
B.作品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C.作品内容上不断递进。首章“同仇”,是情绪上有共同的敌人。二章“偕作”是开始行动。三章“偕行”,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
D.这首诗是一首战歌。全诗慷慨激昂,表现了战斗的残酷和主人公保卫家园的勇气,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24.本诗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案】23.D24.①热情互助的精神:“同袍”“通泽”“同裳”这不仅仅是和战友共享衣物,而且是在艰难的作战条件下与战友的团结互助,有难同当。
②同仇敌忾的思想:“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当君王一声令下,大家一齐为国效力,携手奔赴战场,去对付共同的敌人。
③舍生忘死的勇气:在大敌当前之际,他们一呼百诺,“同仇”“偕作”“偕行”,忘生轻死上前线杀敌,充满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全诗慷慨激昂,表现了战斗的残酷和主人公保卫家园的勇气”说法错误。全诗慷慨激昂,却没有“战斗的残酷”,也没有表现了主人公“保卫家园”的信息。
故选D。
2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本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和赋的手法。
第一章意思是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当君王一声令下,大家一齐为国效力,携手奔赴战场,去对付共同的敌人,表现了他们同仇敌忾的形象。
“岂曰无衣”是说“谁说我们没有衣服穿”,这是反问句,意思是“有衣可穿”,“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明确了衣服的来源,体现了团结,强调同甘共苦之情。
“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明确英勇无畏、舍生忘死、共赴国难的决心。“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与子偕行”,行即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
诗歌采用赋的手法,铺陈排比、回环反复,更好的营造出战士们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气氛和豪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轲论》含答案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含答案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书李广苏建传》含参考答案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苏武传(节选)》含答案解析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五石之瓠》《大学之道》含参考答案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五石之瓠》《大学之道》含答案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五石之瓠》《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含答案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五石之瓠》含参考答案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五石之瓠》含答案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大学之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含答案译文.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