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xVIP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程目标;知识奠基;知识点一政权更迭(填充);【概念】士族政治

萌芽于两汉时期,形成和盛行于魏晋时期,南北朝后期开始衰落,随着隋唐科举制的推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政治上,按门第高低享受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与庶族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知识点二江南开发

知识点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四民族交融;【概念】民族交融

是指各民族之间在交往交流的过程中,互相渗透,在优秀文明成果上相互吸收、相互认同,在此基础上产生共同性因素,逐步走向一体。;核心导学;1.【教材地图】三国鼎立形势图;2.【教材地图】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3.【学思之窗】江南开发

《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有一段描述: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答案:成就:这段时间史称“元嘉之治”,是南朝的鼎盛时期。文中提到了钱塘江下游平原、长江下游平原、长江中游平原几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涉及农业、渔业、副业、手工业等生产领域。土地开垦、农作物产量提高,工商业获得发展。

原因: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长期以来基本处于和平环境,没有爆发像北方那样大规模和长时间的战乱;北方大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政权的积极政策。;4.【探究】北朝封建化改革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刘知几《史通》)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答案:意义:①顺应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民族矛盾,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②促进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关系:①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北方已经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民族交融促进了北魏孝文帝改革。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民族交融。;(2025石家庄期末)下图为出土于嘉峪关新城的魏晋时期的画像砖,图中的氐人正在耙地。这体现了,当时()

A.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B.政权更迭频繁

C.社会风俗推陈出新

D.江南得到开发;配套新练案;1.(2025南京期末)考古人员在东吴大将丁奉(?—271年)的墓中发现了大量当时烧制的陪葬陶俑,造型独特。学者认为,它们与南朝时期“杂胡”的形象颇为相似,可能是胡汉通婚的直接表现。该考古成果体现了()

A.三国时期的区域交流

B.东晋时期的士族专权

C.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D.隋唐时期的南方开发;2.(2024扬州期末)有学者分析西晋灭亡原因时指出,司马炎袭位是依靠门资,平吴之后更是耽于游宴;他重用的“八公”也不过是攀龙附凤、阿意苟合之人。该学者意在批评西晋()

A.崇尚清谈

B.制度僵化

C.政治腐败

D.士族专权;3.(2025佛山期末)汉代私学与官学相映生辉,而魏晋时期官学普遍衰落,“学在家族”的现象大量涌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少数民族内迁

B.儒学受到冲击

C.南方环境稳定

D.士族势力强化;4.(2024石家庄期末)中国古代史上,游牧民族与固守丛林的山地民族一起构成的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展开了文化之争、领土之争、统治之争、政治之争以及直接的战争。在这一过程中()

A.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

C.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D.各族同源共祖观念产生;5.(2024郑州期末)魏晋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任命儿子刘聪为大单于,当时既有大单于台,又有三公府、尚书省。刘聪“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上述现象()

A.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B.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

C.助推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D.削弱了匈奴贵族的政治地位;6.(2025海淀期末)东晋建立之初,琅邪王氏当权,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此后,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