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试题(附答案)
1.你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画着一幅夸张丑化你的漫画,全班哄笑。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我会先停顿两秒,用目光扫视全班,把笑声“压”下来,然后平静地说:“画技不错,线条大胆,如果能把耳朵再画对称一点,就更像我了。”学生没料到我会自嘲,笑声会迅速转为窃窃私语。我顺势把粉笔递给“小画家”:“来,给你一分钟,把我耳朵改对称,敢挑战吗?”他上台修改时,我面向全班:“同学们,老师今天帅不帅由你们打分,但打分标准得提前公布:第一,是否尊重他人;第二,是否遵守规则;第三,是否有创意。现在请用0—5分在草稿纸给刚才的行为打分,并写一句理由。”一分钟结束,我收齐纸条,用实物投影随机抽三张读出来,分数普遍在2—3分,理由集中在“好笑但不尊重”。我总结:“幽默是智慧,侮辱是低幼;把智慧留给课堂,把低幼留在垃圾桶。”随后擦掉漫画,在黑板中央写“尊重·规则·创意”三个词,正式进入今天的主题“人物描写中的细节”。课后我会单独约见“小画家”,先肯定他美术特长,再指出行为边界,邀请他为班级设计“尊重墙”,把才华用在正处。一周后,他在“尊重墙”上画了一幅全班合影,把我画在正中央,耳朵对称,笑容温暖。
2.上课铃响后,你班两位学生因“王者荣耀”角色互骂,一人掀桌,一人挥拳。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我会一个箭步站到两人中间,用身体隔开,低声但坚定地说:“暂停,深呼吸,跟我做——吸气4秒,屏住4秒,呼气4秒。”三次循环后,肾上腺素下降。我转向全班:“今天我们来现场学习‘情绪管理’,教材在讲台上,案例在眼前。”我让两名当事人分别做“事件播报员”,只许用“我信息”描述:“我听见他骂我‘菜鸡’,我感到愤怒……”另一方同理。全班记录触发点、情绪、行为。十分钟后,我打出提前准备的“情绪ABC”表格,请学生把事件填入A,信念填入B,结果填入C,现场生成一份“王者荣耀冲突分析表”。两人发现:真正导致掀桌的不是“菜鸡”一词,而是“我不能被看不起”的信念。我布置作业:设计一份“游戏文明公约”,下节课投票,票数超过80%生效,贴进班级公约栏。课后我联系心理老师,用“同伴调解”技术让两人组队完成公约设计,合作24小时后,他们共同提交了一份“荣耀五不公约”,并握手言和。期末,班级因“零冲突”被学校评为“情绪管理示范班”。
3.家长凌晨给你发微信:“老师,我孩子回家说您上课从不点他发言,是不是对他有偏见?”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我会先截图保存,避免后续争议,但绝不深夜回复。第二天早读前,我调出班级“课堂发言记录表”,发现该生两周内被点名2次,低于平均4次。早读后我轻声告诉他:“今天上课,老师会在讨论环节第一个请你,请把《木兰诗》最后一段提前背熟。”上课我兑现承诺,他声音洪亮,我当场用“具体表扬法”:“李宇轩把‘雄兔脚扑朔’一句读出了战马嘶鸣的节奏,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课后我把20秒视频发给他母亲,并附一句:“孩子今天用声音证明了自己,感谢家长提醒,让我及时调整。”同时我反思:记录表显示,教师容易忽略中间段学生。于是我设计“三色签”随机点名盒,红签代表近三天未发言,黄签代表一次,绿签代表两次以上,优先抽红。一个月后,该生发言次数升至5次,家长发来“大拇指”表情,冲突归零。
4.你正在上公开课,突然投影仪“罢工”,后面坐着十位评委。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我会微笑转向评委:“各位专家,今天老天想让我们回归‘原始课堂’,请允许我‘裸奔’教学。”我迅速把本节课的“思维导图”画到黑板,用彩色粉笔标出“起因—经过—结果”三栏,然后让学生闭眼,用“电影回放法”回忆视频片段:“刚才纪录片里黄河决堤的音效,谁还记得?”学生模仿“轰——”,我板书“多感官联想”。整节课用“声音+简笔画+肢体”完成,评委在反馈表写:“技术失效,教师却用‘认知冲突’把课堂推向高潮,堪称‘无PPT美学’。”晚上回校,我把这节课整理成《projectordown,thinkingup》推文,阅读量10万+,被省教研室评为“年度十佳应急案例”。
5.班里有学生偷偷带电子烟,被值周老师拍到。学校要处分,家长认为“只是水果味,不上瘾”,并指责学校小题大做。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我会先请家长到学校“情绪接待室”,奉上温水,播放两则新闻:一则是“13岁少年吸电子烟后支气管永久损伤”,另一则是“国家卫健委明确电子烟同样含尼古丁”。家长脸色渐变。我拿出提前准备的“尼古丁成瘾机制”图解,用便签纸写:“您孩子今天带的是草莓味,明天就可能换成薄荷味,但尼古丁不会换。”随后我提出“三级干预”:一级,学生写科学调查报告《电子烟真相》,在班会分享;二级,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21天无烟打卡”,我每日群内接龙;三级,邀请三甲医院呼吸科专家进校做“肺龄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