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南朝梦断金陵水:李商隐《咏史》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原文(带拼音标注)
咏史
唐?李商隐
běihúnándàishuǐmànmàn,yīpiànjiàngqíbǎichǐgān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sānbǎiniánjiāntóngxiǎomèng,zhōngshānhéchǔyǒulóngpán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二、译文
(一)逐句直译
玄武湖与鸡鸣埭的湖水无边无际,漫溢着不知停歇;(南朝各代灭亡时)一面面投降的旗帜,在高高的旗杆上飘扬。
这三百年来的南朝兴亡,都像一场短暂的清晨幻梦;昔日号称“龙盘”的钟山,如今哪里还能找到所谓的帝王之气?
(二)情境意译
深秋的金陵(今南京),水汽裹着寒意漫过湖岸。李商隐伫立在玄武湖边,望着湖水浩浩荡荡,仿佛要把千年的历史都吞没。远处的鸡鸣埭早已无复南朝时的歌舞繁华,只余下风中摇曳的枯草——可他仿佛还能看见,那些年里,一面面降旗从百尺高竿上垂下:宋亡时的仓皇,齐灭时的混乱,梁破时的悲戚,陈亡时的屈辱,都凝在这“一片”降旗里,压得人喘不过气。
他想起南朝三百年来的更迭:从刘裕建宋,到陈叔宝被俘,那些帝王曾以为金陵有钟山“龙盘”的王气,能保王朝永续,可到头来,不过是一场场清晨的幻梦——梦醒时,宫殿成灰,江山易主。他抬手望向不远处的钟山,苍翠依旧,可那所谓的“龙盘”之势,又在哪里呢?分明只是后人附会的虚妄,连南朝的兴亡都护不住,更遑论拯救如今衰落的唐王朝。
三、重点注释
北湖南埭(dài):“北湖”指金陵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今南京鸡鸣山附近),二者均为南朝帝王游乐宴饮之地,曾是繁华的象征,如今“水漫漫”,反衬兴亡的苍凉。
一片降旗百尺竿:“一片”并非实指一面旗,而是概括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灭亡时“降旗高悬”的共同结局;“百尺竿”极写旗杆之高,让降旗更显刺目,暗含对王朝屈辱覆灭的痛惜。
三百年间:概数,指南朝宋(420年建立)至陈(589年灭亡)的约170年历史,诗人取“三百年”以强调时间跨度,突出“兴亡迅速”的感慨(一说含东吴,凑足“三百年”,更显历史厚重)。
同晓梦:将南朝兴亡比作“清晨的幻梦”,“晓梦”短暂易醒,喻指王朝繁华转瞬即逝,所有的权力、财富都如梦境般虚幻。
钟山龙盘:“钟山”即紫金山,位于金陵东北;“龙盘”出自张勃《吴录》,诸葛亮曾赞金陵“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后成为“帝王之气”的象征。诗人以“何处有”反问,否定“王气护佑王朝”的说法。
四、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杰出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他出身寒微却才华横溢,却因卷入“牛李党争”(牛僧孺、李德裕两派之争),一生仕途坎坷:早年得牛党令狐楚赏识,后娶李党王茂元之女,被牛党视为“背恩”,从此辗转于各地幕府,始终未能施展政治抱负。
李商隐生活的晚唐,早已不复盛唐气象:藩镇割据混战,宦官专权乱政,统治者沉迷享乐却不图革新,王朝日渐衰落。作为心怀家国的文人,他惯于以“咏史”为武器,借历史兴亡讽喻现实——不直接批判晚唐乱象,而是通过南朝、楚汉等历史典故,藏起尖锐的讽刺,让诗歌既有文化底蕴,又具现实警示意义。《咏史》便是他漫游江南、途经金陵时,借南朝兴亡写晚唐危机的代表作。
五、写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李商隐中年漫游江南时期(约847—850年),彼时他刚从徐州幕府离职,途经金陵(南朝旧都),触景生情写下此诗。当时的时代背景与诗歌情感紧密相连:
历史现场的触动:金陵是南朝宋、齐、梁、陈的都城,曾见证无数帝王的“宏图霸业”,却也见证了四代王朝的屈辱覆灭。李商隐站在玄武湖边,眼前的湖水、远处的钟山,都勾起他对南朝兴亡的联想——昔日“帝王之宅”,如今只剩“降旗”与“晓梦”,这种反差让他心生感慨。
晚唐现实的影射:当时的唐王朝正面临与南朝相似的危机:藩镇(如河北三镇)割据不听中央号令,宦官(如仇士良)掌控朝政甚至废立皇帝,唐宣宗虽有“小太宗”之称,却也无力扭转王朝衰落的大势。统治者仍迷信“天险”“王气”,不吸取历史教训,李商隐借南朝兴亡讽喻:若不革新弊政,只依赖虚妄的“王气”,晚唐终将重蹈南朝覆辙。
个人境遇的共鸣:李商隐一生在党争中漂泊,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正如南朝帝王空有“龙盘”之地却守不住江山。他对南朝“同晓梦”的感慨,也藏着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无奈——个人的理想与王朝的命运,都如梦境般虚幻难守。
六、相关知识梳理
(一)核心意象象征意义表
意象
表层含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