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新课标全国Ⅰ卷高三语文9、10月份各地模考好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篇).docxVIP

2026届新课标全国Ⅰ卷高三语文9、10月份各地模考好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6届高三9、10月份各地模考好题精选(新课标全国Ⅰ卷)

(文言文阅读篇)

(江西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

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选自《庄子·齐物论》,有删改)

材料二: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仲尼闻之,曰:“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

(选自《晏子春秋·卷七·外篇》,有删改)

材料三:

赞曰:久矣,夷狄之为患也!故自汉兴,忠言嘉谋之臣曷尝不运筹策相与争于庙堂之上乎?人持所见,各有同异,然总其要,归两科而已。缙绅之儒则守和亲,介胄之士则言征伐,皆偏见一时之利害,而未究匈奴之终始也。

(选自班固《汉书·匈奴传》,有删改)

材料四:

昔有显官之任,遇陆羽于江浒,邀共品茶,使仆以十余盎渡江往取潭水。归舟遇风,盎水半倾,乃取江水代之。既至,羽扬而视之,但云“非是”。过半,乃云:“此潭水矣。”显官诘仆,仆以实告。苏子瞻使人买金华猪,中途而逸,以他猪代之。及宴客,莫不称美者。既知非金华猪,始相视而笑。此无他,子瞻座上之客皆有成见在心,而羽无成见故耳。余生平不好有成见,于书则就书论之,于事则就事论之,于文则就文论之,皆无人之见存。今之读书者皆于瞻座上客果有识古书之真伪如陆羽之辨水者必不以余言为谬也。

(选自崔述《考信录》,有删改)

10、材料四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之A读书者皆子瞻B座上客C果有识D古书之真伪E如陆羽之辨F水者G必不以余H言为谬也。

【参考答案】CEG

【解析】句意:如今读书人大多如同苏东坡宴席上的宾客,倘若真的有人识别古书真伪,能像陆羽辨水那般,必定不会认为我的话荒谬。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难道,与“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促织》)中的“独”意义相同。

B、适,到…去,与“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中的“适”意义相同。

C、非,动词,与“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非”用法不同。

D、要,音yào,要旨,与“虽与府吏要”(《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要”读音、意义均不同。

【参考答案】A

【解析】A项,“独是成氏…”中的“独”是唯独的意思,相当于“却”,并非“难道”;B项,两句中的“适”都作动词,到…去;C项,“觉今是而昨非”中的“非”用作形容词;D项,“虽与府吏要”中的“要”音yāo,约定。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批驳了未充分理解就已经存在是非观念的现象,认为这是把没有当作有,如果这样,纵然夏禹再世,也无法理解。

B、孔子因为晏子侍奉三位国君都很顺利,怀疑他为人不端。晏子认为孔子故意歪曲别人的行为而妄加评论,不能称为君子。

C、对于为患中原的夷狄,各朝贤臣各持己见,主张各有异同,可归结为两大策略,文官儒臣主张和亲,武将兵家主张征伐。

D、陆羽因为没有成见,准确辨别出深潭泉水。苏东坡的宾客因心中早已存有“金华猪必美”的成见,而对普通猪大加称赞。

【参考答案】B

【解析】“孔子故意歪曲…不能称为君子”错误,“故意歪曲”错,原文是“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晏子未指责孔子不是君子,原文中“君子…”一句,是晏子用来证明自己身子正,内心坦荡。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

(2)故自汉兴,忠言嘉谋之臣曷尝不运筹策相与争于庙堂之上乎?

【参考答案】

(1)(如果)幸运就会被人喜欢,不幸运就遭人厌恶,批评和赞美这类东西,就像声音与回声此响彼应一样,是要见到人的行为而随之产生的。(“幸”“响”各1分,句意2分)

(2)因此自汉朝兴起以来,那些献忠言、陈良策的贤臣,何尝不在朝堂之上运筹帷幄而互相争论呢?(“曷”“相与”各1分,句意2分)

14、如何破除成见?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简要说明。(5分)

【参考答案】①了解事物变化的道理,在思想上警惕主观成见的产生,避免无中生有;②面对与自己既有认知不符的情况时,要勇于依据事实去修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