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拿来主义
鲁迅
学习目标
1
2
3
把握杂文文体特征,掌握比喻论证妙处。
理清破立结合思路,品味犀利讽刺语言。
悟文化取舍之道,思考现实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鲁迅的小说取材于当时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散文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平易晓畅,风趣生动。
文体知识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类,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
特点:①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②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③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④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写作背景
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而国民党政府却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文化界的反动文人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逆流,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当时左翼文艺队伍中也有人受“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为了打击敌人,澄清在对待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观点,鲁迅写了此文。
壹
疏通文章脉络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7)
揭露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8-9)
阐明“拿来主义”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10)
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和意义
先破后立
实质
做法
后果
作者态度
闭关主义
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被打破大门
讽刺否定(反语)
送去主义
国民政府卖国政策(古董、古画、新画、活人)
送(由物到人)
亡国灭种,沦为乞丐
揭露批判(反语)
送来主义
帝国倾销剩余物资,对华经济文化侵略
鸦片、废枪炮、电影、香粉、小东西等
大受其害,一概排斥
主动去“拿”
作者如何进行批驳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看待“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以及“送来主义”的呢?完成下列表格。
贰
品析论证手法
读第8自然段,思考“大宅子”指什么?
大宅子——比喻(中外文化遗产)
作者把“穷青年”分成了几类?他们是如何对待“大宅子”的?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想法
做法
实质
孱头
昏蛋
废物
怕被污染
保存清白
羡慕
徘徊不敢进门
放一把火烧光
欣欣然接受一切,大吸剩下的鸦片
拒绝继承(逃避主义)
盲目排外(虚无主义)
全盘接受(投降主义)
比
喻
论
证
阅读第9自然段,思考“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对待文化遗产或外来文化的?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喻体:鱼翅本体:精华部分
喻体:姨太太本体:纯粹糟粕
喻体:鸦片
本体:精华与糟粕并存的部分
喻体:烟灯烟枪
本体:毫无价值的旧形式
吃掉(完全吸收)
走散(坚决抛弃)
送药房(批判性吸收)
送一点剩余毁掉
(适当保存,其余毁灭)
比喻论证
因为
所以: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他占有,挑选,(创新)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
听凭“送来“,大受祸害(应重视现实教训)
闭关锁国,备受欺凌(行不通)
因果论证
叁
深入思考内涵
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那么五个问题应该是什么?“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2).怎样“拿来”?
(3).“拿来”有何意义?
(4).怎样才能“拿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建设民族新文化
创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农业合作社全套报表(已设公式)--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xls VIP
- C语言程序设计PPT电子课件教案-04_循环语句嵌套及应用.ppt VIP
- 财务新纪元:现状与展望-探索财务工作的挑战与未来.pptx
- GB50496-2018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pdf VIP
- ZW8100喷水织机使用说明书2.pdf
- 冬季极端天气安全知识培训课件.pptx
- 整理bpmfdtnl单韵母拼读.doc VIP
- 南京市总工会2025年公开招聘笔试题(含答案)(DOC).doc VIP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2588-2023系统与软件工程 功能规模测量 NESMA方法.pdf
- 人教版初中必背古诗文.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