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名老中医杨继荪学术思想探析
一、医家生平与传承背景
(一)生平概要
杨继荪是现代著名中医内科临床学家,杨氏内科流派创始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出身中医世家,业承祖父杨耳山,自幼浸润中医药文化,奠定深厚学术根基。曾任浙江省中医院院长,行医数十载,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内科临床诊疗及学术传承方面均有卓越贡献,被纳入浙派中医核心传承体系。其行医理念凝练为“用药精心、患者易受、贵在坚持”,彰显医者仁心与严谨学风。
(二)传承脉络与学术定位
作为钱塘杨氏中医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杨继荪不仅延续家学精髓,更开创杨氏内科流派,该流派已形成百余年传承历史,被列入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术流派。他在临床实践中融合浙派中医各家之长,尤其在肺系疾病诊疗、膏方应用等领域形成独特体系,其学术思想成为浙派中医内科发展的重要支柱,培养了包括蔡宛如在内的大批中医药人才。
二、核心学术思想
(一)整体观与辨证施治相结合
杨继荪始终坚守中医整体观,强调“人病合一”的诊疗思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与机体整体状态密切相关。同时主张“微观与宏观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结合”,既遵循中医辨证精髓,又积极吸纳现代医学诊断优势,不墨守成规,注重创新。例如在肺病诊疗中,既通过中医辨证区分痰湿、阴虚、气滞等证型,又结合现代检查明确病灶部位与性质,实现精准施治。
(二)祛湿与养阴并重的病理核心
湿邪致病是临床常见病机,杨继荪对祛湿治法有系统研究,提出“治湿兼顾于燥,治燥不碍于祛湿”的核心观点。他认为湿邪易伤阴,而养阴药多滋腻碍湿,故创立平衡祛湿与养阴的诊疗体系:
祛湿六法灵活运用:根据湿邪性质与致病部位,辨证选用健脾运湿、化痰燥湿、芳香祛湿、利水渗湿、温阳化湿、辛开苦降等治法;
养阴祛湿巧选药物:避免使用熟地、阿胶等滋腻之品,常用太子参、干芦根、南北沙参、淮山药、川石斛等兼具养阴与行脾功效的药物,实现养阴不助湿、祛湿不伤阴的效果。
(三)“和法”贯穿的治疗理念
杨继荪推崇“和调脏腑、平衡阴阳”的“和法”思想,反对攻伐太过或补益失当。在疑难病治疗中,善用“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提壶揭盖、釜底抽薪、引火归元”等经典治法,通过调和脏腑气机、疏通经络气血,恢复机体自稳功能。其用药体现“平和轻灵”特点,既追求疗效,又兼顾患者耐受性,尤其适合久病体虚者长期调理。
三、临床诊疗特色
(一)肺系疾病诊疗专长
杨继荪是中医肺系疾病诊疗权威,其弟子蔡宛如传承其肺病诊疗理念并形成特色体系,间接反映其学术精髓。其肺系疾病诊疗特点如下:
疾病类型
核心病机
治法要点
常用药物举例
慢性咳喘
痰湿阻肺、肺肾阴虚
化痰祛湿与养阴润肺并举
南北沙参、川贝母、枇杷叶、茯苓、白术
肺燥咳嗽
燥邪伤肺、气阴两虚
辛凉润燥、益气养阴
干芦根、麦冬、桑叶、太子参、玉竹
肺系疑难病
气滞痰瘀、本虚标实
理气化痰、祛瘀扶正
丹参、桔梗、枳壳、淮山药、川石斛
(二)膏方应用的创新发展
1983年,杨继荪牵头在浙江省中医院推广膏方工作,推动膏方从单纯滋补向“调治结合”转型。其膏方应用特色:
适用范围拓展:突破“冬令滋补”局限,将膏方用于劳损、痰饮、咯血、胃病等虚实夹杂证及病后失调的调理;
组方原则创新:遵循“滋补不滋腻、攻邪不伤正”,在补益基础上配伍祛湿、理气、化痰等药物,如用太子参、淮山药益气健脾,搭配陈皮、茯苓理气祛湿,避免膏方滋腻碍胃弊端;
流派融合特色:结合叶氏内科、魏氏内科等浙派流派经验,形成兼具传承与创新的膏方体系。
(三)疑难病诊疗策略
对内科疑难病,杨继荪强调“审证求因、标本兼顾”:
病因排查:从湿、痰、瘀、虚、郁等多维度分析病因,尤其重视湿邪与阴虚的相互影响;
治法组合:将祛湿、养阴、理气、活血等治法灵活组合,例如治疗慢性胃病,常以辛开苦降(半夏、黄连)祛湿和胃,搭配太子参、石斛养阴健脾;
长期调理:主张“缓治其本”,通过膏方或丸剂长期调理,配合生活方式指导,巩固疗效。
四、用药经验与风格
(一)用药“三原则”
轻灵忌燥:避免使用附子、干姜等过于温燥药物,即使需温阳化湿,也常配伍石斛、芦根等养阴药制约其燥性;
精准对症:药物选择紧扣病机,如祛湿必辨寒热,寒湿用白术、干姜,湿热用茵陈、滑石;
顾护脾胃:无论何种治法,均加入太子参、淮山药等健脾益气药物,保护后天之本。
(二)特色药物配伍举例
配伍组合
功效特点
适用病机
临床应用
太子参+川石斛
益气养阴、健脾生津
气阴两虚兼湿邪
久病体虚、糖尿病辅助治疗
干芦根+南北沙参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燥邪伤肺、阴虚肺燥
肺燥咳嗽、热病后期伤阴
陈皮+茯苓+白术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脾虚湿盛、痰湿内阻
慢性咳喘、脾胃病
五、学术传承与当代价值
(一)传承体系与成果
人才培养: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