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小说《溜索》教案.docx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小说《溜索》教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小说《溜索》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提升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小说音频、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

三、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情节发展,理解“溜索”这一独特经历。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3.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氛围、推动情节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小说所传达的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坚韧精神的赞美。

2.领会小说独特的叙事视角和语言风格。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冒险经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段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去体验一种独特的过江方式——溜索。(播放一段溜索的视频片段)大家看,视频中人们通过一根绳索在空中滑行,这场景是不是既惊险又刺激?那在这样的溜索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溜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溜索》这篇小说以滇西边境的怒江大峡谷为背景,展现了当地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坚韧的精神风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小说的语言风格。

2.思考并回答问题:小说围绕“溜索”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小说先写马帮抵达怒江边,准备溜索过江;接着描写怒江的险恶环境;然后详细叙述首领和汉子们溜索过江的过程;最后写溜索后马帮继续前行。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

1.分析首领形象

-找出文中描写首领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体现了首领怎样的特点。

-例如:“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一下马。马却更觉迟疑,牛们也慢下来。”

-分析: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首领的沉稳、果断,他对马和牛的状态了如指掌,一声令下就能指挥它们行动。

2.分析汉子们形象

-文中对汉子们的描写不多,但有一些细节很关键。

-如:“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分析:这段描写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汉子们身手敏捷、勇敢无畏的特点。他们熟练地操作溜索,面对怒江的险恶毫不畏惧,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和坚韧的精神。

(五)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0分钟)

1.找出文中描写怒江环境的语句,体会其特点。

-原文:“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2.分析:这段环境描写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如“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生动地写出了怒江峡谷的险峻、深邃,营造出一种惊心动魄、令人胆寒的氛围,烘托出人物紧张、恐惧的心情,同时也为下文的溜索情节做了铺垫,突出了溜索过江的惊险。

(六)互动交流(10分钟)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提出问题后,给学生5分钟时间讨论。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参考答案:比如首领,他沉稳、果断,在面对怒江的危险时,镇定指挥,带领大家顺利过江,他的领导能力和勇气令人钦佩;汉子们勇敢无畏,熟练地操作溜索,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和坚韧的精神,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也让人感动。

2.提问:小说中多次描写怒江的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参考答案:怒江险恶的环境象征着大自然的强大力量,而马帮和首领、汉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溜索过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不屈服于自然、勇敢挑战的精神,从而突出了小说赞美坚韧精神的主题。

(七)课本讲解

原文:“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分析:这段文字运用夸张(“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比喻(“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怒江峡谷的险峻、深

文档评论(0)

书海亦覆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书海亦覆舟书海亦覆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