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小说《变色龙》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掌握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体会小说的讽刺意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与《变色龙》相关的图片、影视片段等资料。
三、教学重点
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讽刺艺术。
四、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对人性丑恶的批判。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警察处理纠纷的视频片段(时长约2-3分钟),视频中警察对事件的处理态度多变。
2.播放结束后提问:“同学们,刚刚视频里警察的表现给你们什么感受?他的态度变化是不是很有意思?在文学作品中也有这样善于变化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他就是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变色龙》。”(此环节用时约5分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契诃夫的简介,包括他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等。重点提及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介绍小说的创作背景:《变色龙》创作于19世纪80年代,当时俄国社会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下,官场黑暗腐败,警察等执法人员狐假虎威、见风使舵,作者通过这篇小说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讽刺。(此环节用时约5分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请一位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完后进行补充完善。
-明确: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的事件,在这个过程中,他根据狗主人身份的不同,不断改变自己的态度。(此环节用时约10分钟)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重点研读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时的几次对话和神态描写。
-第一次对话:当奥楚蔑洛夫听说狗是普通人家的时,他说“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
-分析:此时奥楚蔑洛夫摆出一副公正严明、要执法的架势,语言强硬,表现出他的专横跋扈,想通过处罚狗主人来显示自己的威风。
-第二次对话:当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立刻改变态度,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分析:他开始偏袒将军家,对受害者进行污蔑,语言中充满了不屑和嘲讽,体现出他趋炎附势的嘴脸。
-第三次对话:当将军家的厨师证实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又说“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的将军的哥哥。可了不得,主儿来了!……我马上就叫奥夫相尼科夫把这小狗送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分析: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极尽谄媚之能事,语言前后矛盾又滑稽可笑,进一步突出了他的见风使舵、厚颜无耻。
2.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角度,总结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特点。
-提问:“同学们,从刚才的分析中,你们觉得奥楚蔑洛夫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的描写语句来说一说。”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跋扈、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厚颜无耻的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此环节用时约20分钟)
(五)分析小说的讽刺艺术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讽刺意味的语句,进行分析。
-例如:“它的脸上露出那种无比委屈的神态,活像一条不幸的‘落水狗’刚从水里爬出来一样。”把小狗比作“落水狗”,形象地讽刺了小狗的可怜模样,同时也暗示了奥楚蔑洛夫处理事件的随意和荒唐。
-再如:“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围观人群的笑,既是对赫留金的嘲笑,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人们的冷漠、麻木以及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习以为常,具有讽刺意味。
2.提问:“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讽刺效果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作者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的态度变化进行夸张描写,以及对人物语言、神态的幽默刻画,揭示了人物的丑恶灵魂,从而达到讽刺社会现实的目的。(此环节用时约15分钟)
(六)课本讲解
原文:“‘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低钠血症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初中语文通用版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公式化模板 + 完整版提分攻略).docx VIP
- 期刊合作办刊协议书.docx VIP
- 驭胜s350维修手册及电路图n351整车电路图全.pdf VIP
- 混凝土热工计算软件.xls VIP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docx VIP
- 八 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2025版.pdf
- 七上语文常考必背重点知识梳理总结(答案版)【2024新版】.pdf VIP
- 最全面总工会招聘考试工会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五套).docx
- 2020年总工会招聘考试工会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一).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