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docx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练掌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字词含义、诗句翻译,深刻理解诗歌主旨与诗人情感,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音频、视频,相关图片及拓展资料。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被贬谪的悲愤之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中复杂情感的交织,领会诗歌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古代官员被贬谪的影视片段,提问:同学们,从这段视频中看到官员被贬谪时的情景,你们能感受到他们怎样的心情呢?引入课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介绍韩愈生平及此次被贬背景。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跟读,然后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倾听并评价读音、节奏方面的问题。

诗句讲解(20分钟)

1.逐句讲解诗句含义

-示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讲解: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分析此句中“朝奏”与“夕贬”的对比,突出被贬之迅速,让学生体会诗人的震惊与悲愤。

-带领学生理解其他诗句含义,如“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分析诗人一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无奈。

2.总结诗歌大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5分钟)

1.提出问题: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问题:从哪些诗句能看出诗人被贬谪的悲愤?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如何体现?

-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参考答案:从“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可见被贬之快,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体现诗人一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无奈与悲愤;整首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结合韩愈生平及写作背景,进一步剖析诗歌情感。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10分钟)

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朝奏夕贬)、直抒胸臆(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2.体会诗歌语言特色,如用词精准(“九重天”“路八千”等)。

拓展延伸(5分钟)

展示其他古代诗人被贬谪后所作的诗歌,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让学生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诗人在相似境遇下情感表达及诗歌风格的异同。

课本讲解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此段内容知识点丰富。诗句中“朝奏”与“夕贬”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命运瞬间转变。“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直抒胸臆,展现诗人一心为国、不顾自身安危的情怀。“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以景衬情,用云横秦岭、雪拥蓝关之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迷茫、悲愤与无奈。表达的思想感情复杂而深沉,既有被贬谪的悲愤,又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用到的句式手法多样,对比增强情感冲击力,直抒胸臆让情感直白表露,借景抒情使情感更加含蓄蕴藉。

互动交流

讨论环节

1.提出问题:诗歌中“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5-8人,讨论时间5分钟。

-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观点。

-参考答案:体现了诗人一心为国,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直言进谏,为国家除去弊端,不惜牺牲自己晚年时光的大无畏精神。

2.提问:“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让学生独立思考2分钟后,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诗句意境的理解。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更准确体会诗句意境。

-参考答案: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又凄清悲凉的意境。云横秦岭,阻断了诗人望向家乡的视线,雪拥蓝关,连马匹都停滞不前,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迷茫、悲愤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以“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有感”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结语

这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感受到了诗人被贬谪时的悲愤与对国家的忠诚。希望同学们能铭记这首诗,体会其中的情感与艺术魅力!

教学反思

这堂课学生积极参与,对诗歌有了较好理解。但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复杂情感时,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今后可多引入实例帮助理解。小组讨论环节组织较有序,但时间把控还可更精准。通过这堂课,我也深刻认识到诗歌教学需不断创新方法,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世界!

文档评论(0)

书海亦覆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书海亦覆舟书海亦覆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