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
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
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
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
吾老矣,寄余龄。
[注]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45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谪黄州。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得罪谪黄州(今湖北黄冈)。
次年春夏之际,苏轼生计困难,在老友马正卿帮助下向州郡求得黄州东门外东坡故营
地数十亩,开垦耕种,以补食用之不足。苏轼因此自号东坡居士。这年冬天,黄州大
雪盈尺,十二月二日微雪,至二十五日大雪始晴。下雪期间,苏轼在东坡营造了房屋,
“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为,因绘雪于四壁之间,无容隙也。起居偃仰,
环顾睥睨,无非雪者”(《东坡志林》卷四)。元丰五年初春,苏轼躬耕于东坡,居住于
雪堂,感到满意自适有似晋代诗人陶渊明田园生活一般。陶渊明《游斜川》诗序云: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曾”
同“层”。层城,神话传说中昆仑山最高级,此指江西鄣山,在庐山北),鲂鲤跃鳞于将
夕,水鸥乘和以翻飞。……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苏轼以
为东坡雪堂初春的情景宛如渊明斜川之游,因有此作。
震动朝野的“乌台诗案”是北宋中期党争的恶果,它是苏轼仕宦以来所遭受到的空
前严重的政治打击,几被置之死地。谪居黄州期间,他冷静思索和探讨了许多问题,
政治态度与人生态度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艺术上也开始追求平淡的趣味。晋代诗人
陶渊明的归隐生活,恬静闲适的田园趣味,平淡朴质的诗风,对于躬耕东坡的苏轼变
得亲切起来。他这时认真地研读陶渊明诗,并在诗词中多次表现出对渊明的仰慕之意。
在这首《江城子》词中,苏轼仿佛与渊明神交异代,产生了共鸣。词充满了强烈的主
观情绪,起笔甚为突兀,直以渊明就是自己的前生。他后来作的《和陶饮酒二十首》
序云“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
名其为醉为醒也。陶渊明好饮酒,自言:“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
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饮酒二十首序》)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
知他在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走遍人间,依旧却躬
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这种情况又与渊明偶合,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渊明因不
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是以罪人的身份在贬所躬耕,这又是两人的不同之处。但
他以旷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逆境,以逆为顺,因而”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这些春
天富于生气的景物使他欢欣,感到适意。
词的下片略叙东坡雪堂周围的景观。鸣泉、小溪、山亭、远峰,日与耳目相接,
正如其《雪堂问潘邠老》所说:“余之此堂,追其远者近之,收其近者内之,求之眉
睫之间,是有八荒之趣。”仅以粗略的几笔勾画,表现出田园生活恬静清幽的境界,“意
适于游,情寓于望”(同上文),给人以超世遗物之感。作者接着以“都是斜川当日景”
作一小结,是因心慕渊明,向往其斜川当日之游,遂觉所见亦斜川当日之景,同时又
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陶渊明四十一岁弃官归田,后来未再出仕,五十岁时作斜川之
游。苏轼这时已经四十七岁,躬耕东坡,一切都好像渊明当日的境况,是否也会像渊
明一样就此以了余生呢?那时王安石已罢政数年,章惇、蔡确等后期变法派执政政治
生活黑暗,苏轼东山再起的希望很小,因而产生迟暮之感,有于此终焉之意。结句“吾
老矣,寄馀龄”的沉重悲叹,说明苏轼不是自我麻木,盲目乐观,而是对政局存在深
深的忧虑,是“梦中了了”者。
这首词似随手写出,未曾着意经营,而词人胸中自有成熟的构想,故下笔从容不
迫,不求工而自工。从纵的方面看:醉醒连渊明,渊明连躬耕,躬耕连东坡,东坡连
及雪堂与周围景物,景物连斜川,最后回应到陶渊明《游斜川》诗之“开岁倏五十,
吾生行归休”,迤逦写来,环环相扣,总不离于本题。从横的方面看:写周围景物,
于所居之东坡则加细,说及一夜至晓的春雨、新晴;对西南诸景则只大略点出泉、溪、
亭、丘,似零珠之散,合之则俨然是一幅东坡坐眺图,总归到“都是斜川当日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多彩的校园节日——准备阶段》 教学设计_可搜索.pdf
- 《我的种植实践项目——准备阶段》 教学设计_可搜索.pdf
- 《校园设计师——准备阶段》 教学设计_可搜索.pdf
- 《主题班会设计——准备阶段》 教学设计_可搜索.pdf
- 《走进农林基地——准备阶段》 教学设计_可搜索.pdf
- 1.1 把盐藏起来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25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_可搜索.pdf
- 1.1 辨别真假水果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25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上册_可搜索.pdf
- 1.2 感官的本领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25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上册_可搜索.pdf
- 1.2 各种各样的杯子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25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_可搜索.pdf
- 1.2 空气有质量吗 教学设计 2025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_可搜索.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