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初中中国历史唐朝与东南亚交流课件.pptxVIP

2025 初中中国历史唐朝与东南亚交流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交流背景:大时代的双向召唤演讲人

交流背景:大时代的双向召唤01交流内容:物质与精神的“双向馈赠”02交流形式:官方与民间的“双轨并行”03交流影响:文明互鉴的“历史回响”04目录

2025初中中国历史唐朝与东南亚交流课件

引言:当长安的驼铃遇见南海的潮声

站在西安城墙的夯土上远眺,我时常会想起千余年前的盛景——朱雀大街上,胡商的驼队载着香料与宝石缓缓而行,西市的波斯锦与南海的玳瑁在阳光下流转;而在更遥远的南方,广州港的帆影里,满载丝绸与瓷器的唐船正劈开碧波,向着马来半岛、爪哇岛的方向驶去。这些跨越山海的往来,串联起的不仅是物质的交换,更是文明的对话。今天,我们将共同走进唐朝与东南亚交流的历史现场,在文物、典籍与考古发现中,触摸这段被岁月尘封却依然鲜活的记忆。

01交流背景:大时代的双向召唤

1唐朝的“开放基因”与东南亚的“地缘需求”若要理解唐朝与东南亚交流的必然性,需先读懂两个区域的“时代密码”。唐朝自贞观至开元,历经百余年的积累,形成了“前无古人”的盛世气象:政治上,三省六部制高效运转,科举制打破阶层壁垒;经济上,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支撑起农业繁荣,长安城人口超百万,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文化上,诗赋、书法、绘画呈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盛景。更重要的是,唐朝统治者秉持“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开放理念(《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为对外交流提供了制度保障。

而东南亚地区(时称“南海”或“南洋”),在7-9世纪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中南半岛上,骠国(今缅甸)、真腊(今柬埔寨)等政权崛起,亟需通过对外交流提升政治合法性;马来群岛上,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凭借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优势,逐渐成为海上贸易枢纽,对中国的丝绸、瓷器有强烈需求;爪哇岛上的诃陵国(今爪哇中部)则因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渴望引入更先进的生产技术。这种“中国需要市场与资源,东南亚需要技术与文化”的双向需求,构成了交流的底层动力。

2技术支撑:航海与外交的“双轮驱动”交流的实现,离不开技术的突破。唐朝的航海技术较前代有质的飞跃:首先是船舶建造,广州、扬州的船场已能制造“福船”“广船”,船体采用水密隔舱技术(1974年泉州出土的唐船残件证实了这一点),载重可达万石(约600吨);其次是导航技术,《海岛算经》的应用使海员能通过观测星象确定纬度,“过洋牵星术”开始普及;最后是港口建设,广州设市舶司(中国历史上首个海关机构),泉州、明州(今宁波)等港口也配套了仓储、翻译等设施。

外交层面,唐朝设立鸿胪寺专门管理涉外事务,对东南亚使节实行“朝贡-回赐”制度。据《唐会要》记载,仅开元年间(713-741年),室利佛逝、真腊、骠国等国的朝贡次数就达27次,唐朝回赐的丝绸、茶叶、瓷器价值往往数倍于贡品,这种“厚往薄来”的政策,实质上是用经济手段维系政治互信。

02交流形式:官方与民间的“双轨并行”

1官方:使节往来的“政治温度计”官方交流是唐朝与东南亚关系的“晴雨表”。最典型的案例是671年(咸亨二年),室利佛逝遣使入唐,唐高宗不仅接见使节,还回赠“文锦百段”(《旧唐书南蛮传》)。更值得关注的是802年(贞元十八年),骠国国王雍羌派其子舒难陀率35人乐团入长安献乐,白居易为此写下《骠国乐》:“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这场演出轰动长安,德宗特封舒难陀为“太仆卿”,并命宫廷乐师记录骠国乐舞的曲谱(今藏于日本正仓院的唐代曲谱中,仍有《骠国乐》残篇)。

另一个标志性事件是643年(贞观十七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国王派使节携带“大珠、象牙、白氎”入唐,太宗回赐“锦袍、金带、杂彩”。这次交流虽非直接针对东南亚,但通过狮子国的中转,唐朝与东南亚的官方联系进一步紧密。

2民间:商队与僧侣的“文化毛细血管”如果说官方交流是“主动脉”,民间交流则是“毛细血管”,渗透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商人群体:唐朝的“南海商路”被阿拉伯人称为“香料之路”,广州的“蕃坊”聚居着数千名东南亚商人(《唐国史补》载:“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广州。师子国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积宝货。”)。他们带来的商品包括香料(龙脑、沉香)、珠宝(珍珠、珊瑚)、药材(乳香、没药),带走的则是丝绸、瓷器、茶叶。1998年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的“黑石号”沉船(826年沉没),打捞出6.7万件唐瓷,其中长沙窑瓷器上刻有“宝历二年”(826年)铭文,正是民间贸易的实物见证。

僧侣群体:佛教的传播是民间交流的重要内容。最著名的是义净(635-713年),这位齐州(今济南)僧人于671年从广州出发,经室利佛逝(停留6年学习梵文)、末罗瑜(今苏门答腊占碑),最终抵达印度那烂陀寺。

2民间:商队与僧侣的“文化毛细血管”他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记录了56位求法僧人的事迹,其中1

文档评论(0)

zsq123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