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灌溉田地的故事
偷不走的月光
老农发现邻村每晚偷偷截断溪流,导致他的稻田干涸;
他不动声色地在河床埋下几十个陶罐,雨季来时——
上游村庄的堤坝被罐中积聚的水压冲垮,良田尽毁。
旱。头顶的天蓝得瘆人,一丝云也没有,日头毒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李老西直起酸痛的腰,眯眼望向自家那片稻田。叶子蔫耷耷地卷着边,从油绿褪成了灰扑扑的黄扑的黄绿色,田地龟裂开无数道贪婪的口子,像一张张嗷嗷待哺的嘴。他蹲下身,粗糙的手指插进一道裂缝,触手是硬邦邦、干得发烫的土坷垃。心里也跟着一阵阵发紧,拧得生疼。
水呢?门前那条原本欢腾的野羊溪,如今只剩下一线细弱的浊流,有气无力地蠕动着,连河床底下那些光滑的鹅卵石都盖不住了不住了,裸露在外,蒙着一层灰白的尘土。这不对劲。往年这时候,虽说也可能缺水,但绝不至于此。野羊溪是山里雪水和雨水汇成的,源头活水,不该断流得这么早,这么快。
他扛起锄头,沿着几乎干涸的河道往上走,踩着滚烫的石头,一路过了村界碑,走进了上滩村的地盘。越往前走,心里的疑窦就越重。下游都快见底了,这里的河岸却还带着湿气。再往前一段,拐过那个长着一丛茂密杞柳的弯道,眼前的景象让他脚步一顿。
水流在这里被一道新垒的土石坝蛮横地拦住了去路。坝体不高,但结结实实,旁边挖开了一道宽阔的引水渠,浑浊的溪水正哗啦啦地、毫不吝惜地涌进那片属于上滩村的稻田里。那些稻子,棵棵挺直了腰杆,叶子肥厚油亮,在夕阳下泛着一种近乎傲慢的青光。
李老西感觉一股血猛地冲上了头,耳边嗡嗡作响。原来是他们在捣鬼!白天不敢明目张胆,就趁着夜色偷偷掐断了下游的命脉。难怪,难怪自家的田渴得要死。
他没有立刻发作,像一尊沉默的石像,在那土坝和引水渠旁站了很久,直到太阳完全沉下西山,天边只剩下一点暧昧的紫红色。夜风起来了,吹动他花白的头发和打了补丁的衣衫。他能听见上滩村那边隐约传来的说笑声,还有他们田里那种饱含水分的、滋润的声响。那声音刺着他的耳朵。
回到自己那间低矮的土坯房,他连灯也没点,摸黑坐在炕坐在炕沿上。窗外,残缺的月亮升了起来,清辉冷冷地洒进屋里,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愤怒像野火一样在他胸腔里烧了一阵了一阵,渐渐熄下去,留下的是冰冷的灰烬和一个更冰冷的念头。去闹?去官府告?上滩村人多势众,那条引水渠就在他们村口,他们会认账?就算最后能判个是非曲直,这庄稼的季节也误了,到时候喝西北风去?
不行。不能明着来。
他想起很多年前,也是个这样干旱的夏天,他爷爷还在世的时候,带他在野羊溪边,指着某处特殊的河湾地形说过一些老话。那不是关于争抢,而是关于储存,关于在关于在无人知晓处积蓄力量。爷爷说过,真正的智慧,有时候不是举起锄头,而是学会在地下生根。
一个模糊的计划的计划,伴随着月亮的移动,在他心里慢慢清晰起来。像地下悄然渗出的水,汇集,成型。
接下来的日子,李老西像是认命了。他依旧每天扛着锄头下地,对着干裂的田垄叹气,偶尔舀起一点点浑黄的溪水,小心翼翼地浇灌着那些濒那些濒死的禾苗,做着徒劳的努力。他甚至在河边碰到过上滩村的村长王老栓,那个红光满面的汉子,假惺惺地拍着他的肩膀:“老西哥,今年这天时,真是要命啊!看你这田……唉,我们那边也紧巴得很呐得很呐!”
李老西抬起浑浊的眼睛,脸上挤出几分恰到好处的愁苦和麻木,喏喏地应着:“是啊,紧巴……都得熬着。”
王老栓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又敷衍了两句,便晃着膀子走了。
李老西低下头,继续摆弄他的锄头。他心里那潭死水,不起半点波澜。
他开始了他的工程。就在那片彻底断流的、布满裂缝的河床上。总是在后半夜,月亮被薄云遮住,四野寂静无声的时候。他像个幽灵,悄无声息地从家里出来,肩上不是锄头,而是铁锹和镐头,还有一个巨大的、用破麻片盖着的箩筐。
选址很有讲究,就在那个被上滩村水坝逼改了道的旧河床最深处,一处天然凹陷、下方土质特别坚实的地方。他挥动镐头,一下,一下,刨开坚硬干涸的泥土。汗水很快浸透了他破烂的褂子,顺着他瘦削嶙峋的脊梁往下淌。泥土的气息混杂着草根腐烂的味道,扑面而来。他不停地挖,动作稳定而有力,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土拨鼠。
挖出的土,仔细地用箩筐运到远处,均匀地撒开,不留痕迹。直到脚下出现一个齐肩深的大坑,坑底阴凉,甚至能感到一丝从极深处渗上来的潮气。
然后,他开始往坑里放置那些粗陶罐。那是他早年攒下的家当,本来是用来装粮食的,个个肚大口小,厚重结实。他把它们一个一个小心地放下去,口朝上,整齐地排列在坑底,像一群潜伏的、沉默的士兵。几十个陶罐,占据了坑底大部分面积。
接下来是最关键,也最耗费时日的一步——掩藏。他用细密的筛子,将之前挖出的干燥土壤细细筛过,除掉里面的石子、草根任何可能暴露的杂质。然后,极其耐心地将这些粉末一样的干土,缓缓倾倒入坑中,让它们无声地流淌、填充进每一个陶罐之间的缝隙,覆盖住陶罐的外壁。他做得那么细致,那么专注,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