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幼儿园欺凌事件处置及干预流程制度
一、总则
(一)制定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处置幼儿园内欺凌事件,保护幼儿身心健康,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构建安全、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结合本园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园全体在园幼儿(3-6岁)之间发生的欺凌行为,包括肢体欺凌、语言欺凌、社交欺凌等各类形式,覆盖园区内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及上下学接送等所有场景。
(三)核心定义
幼儿园欺凌:指幼儿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的欺负、侮辱行为,具体包括:
肢体欺凌:推搡、拉扯、踢打、拍打、抢夺玩具/物品等身体接触类侵犯;
语言欺凌:辱骂、嘲笑、起侮辱性绰号、威胁恐吓等语言类侵犯;
社交欺凌:孤立、排斥、拒绝同伴参与游戏/活动等社交排斥行为;
其他欺凌:损坏同伴个人物品、模仿他人缺陷进行羞辱等行为。
轻微欺凌事件:单次发生、未造成幼儿身体伤害、仅引发短暂情绪不适的欺凌行为;
一般欺凌事件:多次发生、造成轻微身体擦伤/淤青、引发持续情绪焦虑(如不愿入园、睡眠不安)的欺凌行为;
严重欺凌事件:造成明显身体伤害(如划伤、骨折等)、引发严重心理创伤(如恐惧、抑郁)或群体性参与的欺凌行为。
(四)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原则:将欺凌预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通过主题活动、行为引导等方式,从源头减少欺凌行为发生;
儿童为本原则: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护受害幼儿权益,同时对欺凌幼儿进行正向引导,避免标签化;
快速响应原则:接到欺凌报告后,24小时内启动处置流程,及时制止欺凌行为,避免事态升级;
家园协同原则:建立家园沟通机制,引导家长共同参与欺凌处置与干预,形成教育合力;
保密合规原则:对欺凌事件相关幼儿信息、处置过程严格保密,保护幼儿隐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二、预防机制
(一)教育教学预防
将反欺凌教育纳入幼儿园日常课程,每周开展1次“友爱互助”主题活动(如绘本共读、情景模拟、故事分享),引导幼儿理解友善、尊重、包容的重要性;
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设计差异化教育内容:3-4岁侧重“不推搡、不抢夺”的行为规范;4-5岁侧重“学会分享、主动道歉”的交往技巧;5-6岁侧重“拒绝欺凌、帮助同伴”的责任意识;
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强化行为引导,及时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抢夺玩具、辱骂同伴),通过正面示范(如表扬友善行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正确的交往习惯。
(二)环境与管理预防
优化园区环境布局,确保活动区域、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区域无监控盲区,配备足量玩具、绘本等物资,减少因资源不足引发的冲突;
建立“小组互助”机制,将不同性格、能力的幼儿合理分组,鼓励幼儿结对互助,培养同伴支持关系;
实行“教师巡班责任制”,每班配备2名主副班教师+1名保育员,课间、户外活动等关键时段加强巡视,每15分钟巡查一次活动区域,及时发现并制止潜在欺凌行为;
定期开展“安全环境排查”(每月1次),重点关注幼儿间的矛盾纠纷,建立“幼儿矛盾台账”,对易发生冲突的幼儿进行重点关注与引导。
(三)家园协同预防
每学期开展2次“反欺凌主题家长会”,向家长普及幼儿欺凌的识别方法、预防技巧及家园配合要点;
通过家长群、家园联系册等渠道,定期推送反欺凌教育文章、案例分享,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教养方式,避免过度溺爱或暴力管教;
鼓励家长关注幼儿情绪变化与社交状态,若发现幼儿出现不愿入园、情绪低落等情况,及时与幼儿园沟通。
三、欺凌事件处置流程
(一)事件报告与受理
报告渠道:
教师发现: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欺凌行为,需立即制止并在1小时内上报班主任及园区德育负责人;
幼儿报告:幼儿向教师、保育员或保健医报告欺凌事件,接收人需耐心倾听、记录细节,并在2小时内上报;
家长反馈:家长通过电话、微信或面谈等方式反馈欺凌情况,班主任需在24小时内受理并核实;
其他渠道:保育员、保健医、后勤人员等发现欺凌行为,需立即告知对应班级教师或德育负责人。
受理记录:
德育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填写《幼儿园欺凌事件登记表》,详细记录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参与幼儿信息、欺凌行为描述、受害幼儿情况等关键信息;
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估,划分轻微、一般、严重三个等级,明确处置优先级。
(二)紧急处置与保护
立即制止:接到报告后,相关教师需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制止欺凌行为,将双方幼儿带至安全区域(如办公室、保健室),避免二次伤害;
受害幼儿保护:
身体检查:由保健医对受害幼儿进行全面检查,若有轻微擦伤、淤青等,立即进行消毒、冷敷等处理;若伤势较重,立即联系家长,并视情况送往医院救治,留存医疗记录;
情绪安抚:教师用温和语言安抚受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