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设定:理解“不碰金属”的教育逻辑
演讲人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设定:理解“不碰金属”的教育逻辑
02
核心内容设计:从“认识特性”到“安全行为”的递进式学习
03
延伸与巩固:家园共育下的安全习惯养成
04
课程总结:从“不碰”到“会护”的安全意识升华
目录
2025幼儿园健康课不碰金属课件
作为一名深耕学前教育12年的幼儿园健康教师,我始终相信:幼儿安全教育的本质,不是简单的“禁止”,而是帮助孩子建立对危险的理性认知与自我保护的能力。今天这节“不碰金属”健康课,正是基于3-6岁幼儿的认知特点与生活场景,通过“认识-识别-防护”的递进式设计,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不能随意触碰金属”“哪些金属需要特别注意”“遇到金属危险怎么办”,最终实现从“被动服从”到“主动防护”的安全意识跃升。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设定:理解“不碰金属”的教育逻辑
1现实背景:幼儿金属伤害事件的高频性与隐蔽性
我曾在班级安全日志中记录过这样一组数据:2023年秋季学期,我园小、中、大三个年级共发生12起幼儿金属相关伤害事件,其中:
6起为金属边角划伤(如破损的铁皮玩具、户外器械锈迹处);
3起为高温金属烫伤(如保温桶金属把手、热水杯金属外壳);
2起为金属物品误吞(如回形针、小螺丝);
1起为导电金属触电(幼儿将金属尺插入插座孔)。
这些数据背后,是幼儿对金属特性认知不足的普遍现状——他们往往被金属的“shiny(shiny)”外观吸引,却意识不到冰凉的金属可能瞬间变烫,光滑的边缘可能藏着锋利的“小牙齿”,小小的金属件可能卡在喉咙里。
2发展需求:3-6岁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安全学习规律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具有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目标,结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本节课的设计需遵循“直观感知-亲身体验-经验内化”的学习路径:
小班(3-4岁):重点通过感官体验(摸、看、听)认识常见金属物品,建立“有些金属会疼”的初步认知;
中班(4-5岁):结合生活场景识别危险金属,学习“三不原则”(不摸没见过的金属、不碰发烫的金属、不玩尖尖的金属);
大班(5-6岁):通过情景模拟掌握应对方法,如“遇到裸露的金属电线要找老师”“金属玩具坏了不能自己修”,并尝试向同伴传递安全经验。
3课程目标:三维度构建安全防护网
A
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设定以下目标:
B
认知目标:知道金属具有导热、锋利、导电等特性,能说出5种幼儿园常见的危险金属物品;
C
技能目标:掌握“一看二问三不碰”的安全口诀(看是否发烫/有尖角、问成人是否安全、不随意触碰不确定的金属);
D
情感目标:建立“保护自己很重要”的安全意识,愿意主动关注环境中的金属安全隐患。
02
核心内容设计:从“认识特性”到“安全行为”的递进式学习
核心内容设计:从“认识特性”到“安全行为”的递进式学习
2.1第一环节:认识金属的“双面性”——打破“金属=玩具”的误区
幼儿对金属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生活中的金属玩具(如玩具车、拼图)、餐具(不锈钢勺子)和日用品(钥匙)。为帮助孩子全面认识金属,我设计了“金属百宝袋”互动环节:
1.1感官体验:触摸与观察中的特性发现
准备4组金属物品(每组2件,1件安全、1件危险):
组1:光滑的不锈钢碗vs边缘破损的铁皮盒(触摸对比:前者圆润、后者刺手);
组2:常温的金属积木vs温水浸泡1分钟的金属积木(触摸对比:前者凉、后者烫);
组3:塑料尺vs金属尺(弯曲对比:前者软、后者硬,模拟插入插座的危险);
组4:完整的金属发夹vs断裂的金属发夹(观察对比:前者无尖角、后者有锋利断口)。
通过“摸一摸哪里不一样”“猜一猜哪个会疼”的提问,引导孩子自己总结:“有些金属凉凉的很舒服,但烫的时候会烫红手”“有的金属边边圆圆的,破了就会有尖尖的小刀子”。这种“自己发现”的认知,比直接告诉“不能碰”更深刻。
1.2生活链接:身边的金属“好朋友”与“小危险”
结合幼儿园实景照片(如户外攀爬架的金属扶手、教室门把手、科学区的金属齿轮玩具、厨房的不锈钢餐具),开展“金属大分类”游戏:
安全金属(需成人正确使用):厨房阿姨用的不锈钢锅(但小朋友不能自己碰)、老师用的金属剪刀(要在老师帮助下用);
危险金属(小朋友绝对不能碰):掉在地上的铁钉、户外生锈的螺丝、插座旁的金属尺。
我曾在小班试过用“金属宝宝的心情”拟人化讲解:“光滑的金属宝宝说:‘我很安全,轻轻摸我可以,但别用力抠我哦!’破破的金属宝宝说:‘我的边边好疼,不小心会扎到你,快找老师帮忙!’”孩子们咯咯笑着模仿“金属宝宝说话”,危险认知自然融入游戏。
1.2生活链接:身边的金属“好朋友”与“小危险”
2第二环节:危险场景识别——把“安全警报”装在心里
幼儿的安全行为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5 Play by the rules--单元话题满分范文(教师版)新版 2025年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docx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理解.pptx VIP
- 第四版(2025)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水泥生产环保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物理一组卷高一上抛追击.pdf VIP
- 建设工程材料市场信息价查询-北京工程造价信息2025年第1期.doc VIP
- 一种用于吊篮停放的悬挑休息平台.pdf VIP
- CECS456-2016 格网土石笼袋、护坡工程袋应用技术规程(OCR).pdf
- 人教版语文小升初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水泥安全生产培训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