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高中哲学导论哲学家思想评介课件.pptxVIP

2025 高中哲学导论哲学家思想评介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逻辑:为何要评介哲学家思想?演讲人

01课程定位与设计逻辑:为何要评介哲学家思想?02中国传统哲学:扎根文化基因的智慧之根03核心范畴:道与德04西方古典哲学:理性与追问的精神原乡05理念论:现象与本质的分野06近代哲学突破与马克思主义: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07实践哲学: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08总结:哲学家思想的当代回响与哲学思维的日常培育目录

2025高中哲学导论哲学家思想评介课件

作为一名深耕高中哲学教育十余年的教师,我始终相信:哲学不是书斋里的玄思,而是照亮生活的火把;哲学家的思想不是故纸堆里的文字,而是跨越时空的对话。今天,我们以“哲学家思想评介”为核心,共同推开高中哲学的第一扇门——这扇门后,既有孔子“仁”的温度、老子“道”的深邃,也有苏格拉底“无知之知”的智慧、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勇气。让我们带着“是什么”“为什么”“如何用”的追问,开启这场与伟大心灵的相遇。

01课程定位与设计逻辑:为何要评介哲学家思想?

哲学导论的教育使命:从“知识传递”到“思维唤醒”高中哲学课的本质,不是让学生记住几个哲学概念,而是通过哲学家的思想脉络,唤醒他们对“人为何存在”“世界如何运行”“价值如何选择”的根本性思考。正如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评介哲学家思想,正是搭建“灵魂对话”的桥梁——当学生触摸到柏拉图“洞穴寓言”中追求光明的挣扎,感受到王夫之“行可兼知”的实践智慧,他们会真正理解:哲学是“爱智慧”的旅程,而非背诵的任务。

高中生认知特点与内容选择:从“亲近感”到“深度感”认知基础:高一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需具体案例支撑。因此,我们选择的哲学家需具备“思想可感知性”——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直接对应同学相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可类比课堂讨论。

文化认同:中国哲学是学生的“精神母语”,故先以孔子、老子开篇,再延伸至西方哲学,避免“文化疏离感”。

思想递进:按“古代-近代-马克思主义”的时间线索,体现哲学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发展逻辑,最终落脚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呼应高中教材核心。

02中国传统哲学:扎根文化基因的智慧之根

孔子:仁礼一体的“成人之学”第一次给学生讲《论语》时,有位男生问:“‘仁’听起来像‘老好人’,和现在提倡的竞争意识矛盾吗?”这恰恰是理解孔子的关键——“仁”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爱人”与“修己”的统一。

核心思想:仁为体,礼为用

“仁”的本质是“爱人”(《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但这种爱不是抽象的情感,而是具体的实践:从“孝悌”(对家人的爱)到“泛爱众”(对他人的关怀),最终指向“立人达人”(《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礼”是“仁”的外在规范,并非刻板的仪式,而是“节文”(《礼记檀弓》:“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通过礼仪的实践,让人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尊重”的意义。比如课堂上的“举手发言”,看似是规则,实则是“敬人”的体现。

孔子:仁礼一体的“成人之学”教育启示:有教无类的平等之光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提出“有教无类”(《卫灵公》)。我曾带学生走访乡村小学,当他们看到支教老师用手机给留守儿童上网课时,突然领悟:孔子的“平等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鲜活——教育不是选拔工具,而是让每个生命都有绽放的可能。

老子:道法自然的辩证智慧如果说孔子的哲学是“入世的温度”,老子的哲学则是“出世的清醒”。学生常困惑:“‘无为’是不是什么都不做?”我带他们观察校园里的竹林——竹子不刻意“争高”,却因顺应生长规律而直指云霄,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的深意。

03核心范畴:道与德

核心范畴:道与德“道”是宇宙的本源与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可名状却贯穿万物。就像物理课学的“能量守恒”,看不见摸不着,却支配着所有运动。

“德”是“道”在具体事物中的体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比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八章),看似柔弱,却能穿石,这正是“上善若水”的“德”。

辩证思维:反者道之动

老子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这种“对立统一”的智慧,能帮助学生化解成长中的焦虑。曾有学生因考试失利沮丧,我引导他用“反者道之动”分析:挫折暴露了知识漏洞,反而为进步提供了方向——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哲学的辩证思维。

04西方古典哲学:理性与追问的精神原乡

苏格拉底:“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第一次给学生播放《苏格拉底之死》的戏剧片段时,有位女生流泪了——她无法理解:为何一个“什么都没做”的老人,宁愿死也不愿妥协?这正是苏格拉底的精神密码:真正的智慧,始于对“无知”的承认。

产婆术:通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