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的故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坐井观天》的故事

谁在观我

井下文明发展出高度发达的科技社会,

通过井口监视器观察“天空实验室”里的人类科学家,

坚信人类才是被研究的井底之蛙,

直到一名反叛者冒险爬出井外——

深。无垠的深。向上望去,那片永恒的、唯一的亮斑,此刻正呈现出一种令人心悸的惨白。“苍穹”的光度又衰减了零点三个百分点,周期性的能量潮汐即将汐即将进入“永寂期”。岩壁在轻微震动,那是深层抽取矩阵全功率运行时传来的、只有我们这类资深维护员才能感知的低频嗡鸣。

我叫砾岩-7,隶属于“视界维护部”第七”第七序列。我的工作,就是确保那指向“上方”的唯一一只“天之眼”——我们对外部世界监测系统的统称——运转正常。在我身处的这个位置,距离“基底”(也就是你们所说的井底)大约一百七十米,环绕井壁开凿出的悬空廊道狭窄而潮湿。冷却液和臭氧的味道混杂着岩石本身的土腥气,构成了我生命中最熟悉的气息。

指尖划过“天之眼”基座冰冷的合金表面,触感稳定。反馈灯带流淌着柔和的蓝光,表示它正贪婪地捕捉着“苍穹”发生的一切,将数据流源源不断地输往下方的“中央心智”。一切如常。但我知道,这只是表象。整个“石巢”社会”社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能源配给缩减,“永寂期”对我们是真正的生存考验。

“‘观测者’的活动频率降低了。”身边传来砂岩-12的声音,他是我带的学徒,年轻,眼神里还残存着一些我早已失去的东西——或许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记录显示,‘巨型构造体三号’的对接作业已经停滞了三个周期单位。”

我嗯了一声,调整着镜头的过滤参数。透过高分辨率监视屏,我能看到那片被我们称为“苍穹”的景象:深邃的黑色背景上,点缀着无数微弱而冰冷的光点的光点(我们称之为“星屑”),以及那个巨大的、散发着不稳定光晕的“主星体”。而在“主星体”旁边,正是砂岩所说的“巨型构造体三号”,一个由几何模块拼接而成的庞然大物,几条“观测者”的运输通道附着其上,像僵死的藤蔓。偶尔,会有,会有穿着臃肿白色外壳的“观测者”在结构体外部缓慢移动,他们的动作在我们看来笨拙而又迟缓。

“他们在观察我们,”砂岩低声说,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确信,“就像我们观察培养槽里的微生物群落。”

这是每个“石巢”公民从启蒙时代就被灌输的真理:我们所在的这座无限深的竖井,这个依靠挖掘地热能和稀有元素、建立起庞大而精密文明的“石巢”,才是宇宙的中心,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而“上方”的那个所谓的“天空”,不过是一个巨大的人造实验造实验场——“穹顶实验室”。“观测者”,那些居住在实验室里的生物,才是被困在有限空间里的、真正的真正的井底之蛙。他们的一切活动,他们建造的那些笨拙的构造体,他们之间可能的交流(通过某种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电磁波),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我们,在观测着他们的愚昧与局限。

“做好记录,”我提醒砂岩,声音没有起伏,“能量读数和光谱分析优先。‘观测者’的行为模式不是你这个级别需要深度解读的。”

他顺从地低下头,开始在数据板上操作。操作。但我能感觉到他的一丝不以为然。年轻一代总是这样,他们对“观测者”抱有某种扭曲的好奇心,甚至……同情?这很危险。质疑基本教义,在地质议会看来,是最严重的罪行之一。

完成例行维护,我和砂岩乘坐磁力升降梯向下返回。梯厢高速下坠,带来轻微的失重感。井壁内侧,层层叠叠的灯火向后飞掠,勾勒出我们这个地下王国的轮廓:密密麻麻的居住洞穴入口像蜂巢,纵横交错的管道线路如同血管,更深处,则是轰鸣的能源中心和沉默的信息处理枢纽。这里的空气始终带着一股金属和聚合物的味道,与上层维护区截然不同。

经过中央广场时,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正在滚动播放“首席解读官”的每日宣讲。那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用沉稳而不容置疑的语调,阐释着最新一批“观测“观测数据”如何再次证明了“石巢中心论”的正确性,以及“以及“观测者”行为的随机性和无意义。屏幕下方,聚集着许多公民,他们仰着头,脸上是全然的信服。秩序,稳定,以及对“中央心智”和地质议会的绝对服从,这是“石巢”得以在严酷环境中延续的基石。

我的住所位于中层行政区,一个标准的单人居室。四壁是打磨光滑的岩石,嵌入式的显示屏播放着模拟的地层纹路,算是某种装饰。脱下带有维护部徽章的工作服,我感到一阵熟悉的疲惫。并非身体上的,而是某种更深层次的东西。日复一日地仰望那片被定义的“苍穹”,记录那些似乎永远不会有本质变化的“观测者”活动……有时候,我会产生一种荒谬的错觉,仿佛被囚禁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

这种念头刚一冒头,就被我强行压了下去。危险思想。

通讯器发出低沉蜂鸣,一条加密信息接了进来。发信人是燧石-1,一位……老朋友。他曾是“视界部”最顶尖的分析员,以思维敏锐和离经叛道著称,几年前因“理念不合”主动调职去了几乎被人遗忘的“远古档案司”。信息很简单:“老地方。有新‘碎片’。”

所谓“老地方”,是指靠近基地边缘的一个废弃物资中转站

文档评论(0)

卤蛋上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坚持上传各类文章,资料,努力努力,加油加油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