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足第二趾手术知情同意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右足第二趾手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XXX性别:X年龄:XX岁住院号:XXXXXX科别:骨科床号:XX床

一、疾病诊断及当前病情

经完善右足正斜位X线片、局部体格检查及病史采集,目前诊断为:右足第二趾末节开放性骨折伴甲床损伤(Gustilo-AndersonI型)。具体病情如下:患者于XX年XX月XX日因外伤致右足第二趾末节皮肤裂伤(伤口长约1.2cm,深达骨质),可见部分趾骨外露,甲床自近端1/3处撕裂,骨折端轻度移位(分离约1mm,无明显成角),局部肿胀、压痛(+),末梢血运可(趾腹红润,毛细血管反应2秒),感觉无明显异常。

二、手术指征

结合患者病情,目前具备明确手术指征:

1.开放性骨折需早期清创以降低感染风险(开放性骨折原则上需在伤后6-8小时内完成清创);

2.甲床撕裂可能导致趾甲畸形(如甲分离、甲嵴形成),需修复以恢复甲床解剖连续性;

3.骨折端分离移位可能影响骨愈合(末节趾骨血供依赖甲床及周围软组织,移位可能导致骨不连或延迟愈合);

4.开放伤口直接暴露骨质,保守换药难以控制感染(可能进展为骨髓炎)。

三、拟行手术方式及具体操作

手术名称:右足第二趾开放性骨折清创+甲床修复+克氏针内固定术(微创)。

麻醉方式:右足趾神经阻滞麻醉(1%利多卡因3ml,含1:20万肾上腺素)。

手术步骤:

1.清创: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2袋)+稀释聚维酮碘溶液(1:10)冲洗伤口,清除失活软组织(仅修剪边缘不出血的皮肤及筋膜),探查甲床撕裂范围(确认自甲根近端至甲体中1/3处纵行撕裂,无甲母质损伤),去除骨折端间污染骨屑(避免过度搔刮影响血供)。

2.甲床修复:使用8-0可吸收缝线(爱惜康)行甲床间断缝合(针距0.5mm,避免穿透甲床背侧),注意对齐甲床边缘(防止术后甲嵴)。

3.骨折复位固定:C臂机透视下手法复位骨折端(恢复解剖对位),取直径0.8mm克氏针(强生)自末节趾骨远端背侧(避开甲床缝合区域)向近端钻入,穿透骨折端后固定于中节趾骨远端(深度约1.5cm),确认针尾埋于皮下(避免外露增加感染风险)。

4.关闭伤口:修剪皮缘后以6-0尼龙线(慕斯)间断缝合皮肤(针距2mm),覆盖无菌凡士林纱布+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压力适中,避免影响血运)。

四、替代治疗方案及优缺点

1.保守换药+石膏外固定:

-操作:每日碘伏消毒伤口,凡士林纱布覆盖,右足短腿石膏托固定(限制第二趾活动)。

-优点:避免手术创伤及麻醉风险。

-缺点:①开放性伤口感染风险高(约20%-30%);②甲床未修复可能导致趾甲畸形(如甲分离、甲缺失概率约40%);③骨折移位可能加重(因趾间关节活动导致分离移位增加,骨不连风险约15%);④石膏固定需4-6周,影响日常行走功能。

2.仅清创缝合+不固定骨折:

-操作:清创后缝合皮肤,不处理骨折及甲床。

-优点:手术时间短(约10分钟)。

-缺点:①骨折端无固定可能畸形愈合(导致趾尖短缩或成角,影响穿鞋);②甲床撕裂未修复,趾甲生长异常概率80%;③骨折端活动可能刺激周围组织,导致慢性疼痛(约30%患者术后3月仍有压痛)。

五、手术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尽管术者将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及操作规范,但受限于医学科学的局限性,仍可能出现以下风险及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

(一)麻醉相关风险

1.局部麻醉药过敏反应(发生率约0.01%):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需立即停用药物,静注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抢救。

2.神经损伤(暂时性):因麻醉药物局部浸润或穿刺刺激,可能出现趾端麻木(多在1-2周内恢复,永久性损伤概率0.001%)。

(二)术中风险

1.血管损伤:第二趾两侧固有动脉分支可能因清创或克氏针穿刺损伤(发生率约2%),表现为趾端苍白、血运减弱,需立即调整克氏针位置或缝合损伤血管(必要时行趾动脉吻合)。

2.神经损伤:趾固有神经紧邻动脉走行,可能因牵拉或缝合误伤(发生率约1%),导致趾端感觉减退(多为暂时性,3-6月内恢复)。

3.出血:开放性伤口可能因小动脉断裂出血(如趾背动脉分支),需电凝止血或缝扎(出血量通常10ml,无需输血)。

4.邻近组织损伤:克氏针可能穿透关节面(末节与中节趾骨间关节),导致术后关节活动受限(发生率约0.5%,需调整针道或取出克氏针)。

(三)术后风险

1.感染:包括切口感染(红肿、渗液,发生率约5%)及骨髓炎(骨折端感染,发生率约1%)。处理:加强换药、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严重时需拆除缝线引流或取出内固定

文档评论(0)

欣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