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基两相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机理研究.pdfVIP

胺基两相吸收剂捕集二氧化碳机理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与你们的相处,很是融洽。

感谢我的母校浙江大学,作为一名本科、研究生都是浙大毕业的求是学子,

在浙的九年中,我时刻谨记我校求是创新的校训。求学生涯即将结束,竺可桢老

校长的问题我还牢记于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将以此时刻提醒自己。感谢热

能工程研究所,这是一个有国际视野的科研平台,丰富的仪器设备、良好的学术

氛围、活跃的科研活动,使得每一位身处其中的研究生如鱼得水。

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我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进行为期一年

多的联合培养。特别感谢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GaryT.Rochelle教授,

感谢您在基础理论、实验分析等方面的认真指导,使我对做科研有了质的进步。

在您的课题组访问交流期间,我如沐春风,受益终生。尤其感谢您资助我赴日本

参加学术会议,让我有一次难忘的京都之行。感谢Rochelle课题组的YeYuan、

EricChen在挥发性实验装置和湿壁塔实验装置的搭建、改造和运行方面的帮助。

感谢Rochelle课题组的MaeveCooney、高天宇、吴煜盈、刘静庭以及同在CPE

的杨鑫、刘禹彤等人,初到Austin,得到你们在生活、学习、人生哲理等方面很

大的照顾,帮助我度过了那么艰难的2019年。我至今怀念曾经的野餐、升级、

火锅烤肉的精彩生活,给我的异国生活添加了很多欢乐,能遇到你们真好,愿我

们友谊长存。

最后感谢我自己,五年多的坚持不只为了学位证书,更多地,我收获了良师

益友,我收获了日渐增长的科研能力,我收获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都将是我

迈进社会的重要财富,再次对所有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飞

2020年12月于浙大玉泉校区

摘要

化学吸收法是现阶段烟气二氧化碳(CO)捕集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之一,传

2

统有机胺(如一乙醇胺,30%MEA)吸收剂再生能耗较高,是限制该技术工业应用

的主要瓶颈。两相吸收剂具有大幅度降低再生能耗的潜力,有希望成为新一代

CO2捕集溶剂。现有两相吸收剂大多是基于亲脂胺混合、单一胺中添加物理溶剂,

存在亲脂胺挥发性大、粘度高、CO2吸收容量小、分相条件不明等问题。本文对

基于烷醇胺/烷醇胺、混合胺与物理溶剂混合的新型两相吸收剂进行筛选和优化,

探索其CO2反应机理、分相机理及分相动力学,研究两相吸收剂的CO2捕集性

能、反应动力学、挥发性、吸收系统水平衡与胺排放特性等。

本文对基于烷醇胺混合的两相吸收剂50%N,N-二乙基乙醇胺(DEEA)/25%羟

乙基乙二胺(AEEA)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两相吸收剂吸收CO2后会形成有机相

和水相;有机相的CO2吸收速率比30%MEA快1-3倍,水相的吸收容量比

30%MEA高1.5倍。基于瞬时反应传质模型,建立有机相吸收CO2的反应动力

学-传质模型,DEEA/AEEA的CO2解吸速率和循环容量比30%MEA分别提高

34%、58%。通过胺浓度优化,再生能耗可降低至2.2GJ/tCO,比相同条件下

2

30%MEA低45%。10次循环吸收-解吸实验中,CO2捕集性能和分相特性稳定。

研究发现DEEA/AEEA分相与胺浓度、CO2负荷有关。在少水(10-40%)、特

定胺浓度和一定CO2吸收负荷范围时,DEEA/AEEA发生液液分相。分相机理表

明,初始CO2吸收阶段,AEEA与CO2反应占主导,生成AEEA氨基甲酸盐;

当CO2负荷较高时,DEEA开始参与反应,生成HCO3-/CO32-。氨基甲酸根、质

子化胺以及碳酸氢根离子因与与水之间较强的离子-偶极键作用力而相互溶解,

并富集在水相;而有机相主要成分为DEEA和少量的AEEA。DEEA与AEEA在

水相和有机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性是造

文档评论(0)

n1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