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杜甫《雷》注音版赏析与练习题精编
一、带注音原文
雷
唐?杜甫
wūxiázhōngxiāodòng,cāngjiāngshíyuèléi。
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
lóngshébùchéngzhé,tiāndìhuázhēnghuí。
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
quèniǎnkōngshānguò,shēnpánjuébìlái。
却碾空山过,深蟠绝壁来。
héxūdùyúnyǔ,pīlìchǔwángtái。
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
二、白话译文
巫峡的深夜突然震颤,十月的长江之上响起惊雷。
龙蛇本该蛰伏冬眠,此刻却被震得无法安歇;天地仿佛被劈开,正奋力相争着回转生机。
雷声碾过空寂的山野,又从陡峭的绝壁深处盘绕而来。
不必去妒忌那兴云布雨的力量,你听这霹雳正响彻楚王台呢。
三、重点注释
中宵:半夜,深夜。
沧江:指长江,因江水呈青苍色而得名。
蛰(zhé):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里不食不动的状态。
划(huá):形容雷电劈开天地的迅猛之势,像用刀斧切割一般。
碾(niǎn):原指车轮碾压,此处比喻雷声沉重有力,如车轮滚过山野。
蟠(pán):盘绕、曲折伏藏的样子,写出雷声沿绝壁蔓延的动态。
楚王台:相传为楚昭王屯兵点将之处(今江西上栗楚山),当地有“每旱祈雨,皆有所应”的传说,此处借古迹增添历史厚重感。
四、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因深刻反映社会现实、饱含忧国忧民情怀,被后世誉为“诗史”。晚年的杜甫历经安史之乱,漂泊于西南各地,诗歌风格更显沉郁顿挫,常借自然景象抒发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民生的关切。
五、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安史之乱后),当时诗人正漂泊在巫峡一带。十月本是秋冬之交,万物趋于沉寂,巫峡却突发惊雷,这种反常的自然现象触动了诗人。此时国家虽已平定叛乱,但社会残破、民生困苦的景象仍未改观,诗人便借惊雷这一意象,既抒发对自然伟力的敬畏,更暗喻动荡时局下的社会状态与自己内心的感慨。
六、相关知识梳理
(一)核心意象解读
意象
含义
情感关联
雷
自然伟力的象征,既指真实雷声,也暗喻社会变革的冲击
敬畏自然,忧虑时局
巫峡/沧江
偏远险峻的地域,诗人漂泊的居所
孤独漂泊之苦
龙蛇
万物的代表,本应蛰伏却被惊动
时局动荡的隐喻
楚王台
历史古迹,关联祈雨传说
对安宁的期盼
(二)艺术手法总结
视听结合:“中宵动”写听觉上的震动,“碾空山”“蟠绝壁”绘视觉上的气势,立体展现雷声威力。
虚实相生:实写巫峡雷声,虚借“龙蛇”“楚王台”拓展意境,将自然景象与历史、社会相连。
反诘收尾:“何须妒云雨”以反问强化情感,暗含“惊雷更具力量”的判断,凸显诗人的豪迈与无奈。
(三)同主题诗作链接
杜甫在《登高》中也曾借自然景象抒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与《雷》中“天地划争回”同样以动荡自然暗喻人生漂泊与社会动荡,可对比体会其“沉郁顿挫”的风格。
七、深度赏析
读这首《雷》,仿佛能亲历巫峡那夜的震撼。首联“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开篇便破常规——十月本无雷,偏偏在寂静深夜响起,这“反常”正是诗人刻意捕捉的视角,既写自然之奇,也暗点时局之乱。
颔联“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将雷声的威力具象化。龙蛇本是蛰伏的灵物,却被惊雷惊动;天地本是沉静的格局,却被惊雷劈开争回生机。这里的“争回”藏着诗人的隐痛:安史之乱后的天地,不也正像被惊雷劈开,在动荡中挣扎着恢复秩序吗?
颈联“却碾空山过,深蟠绝壁来”的动词用得极妙。“碾”字把无形的雷声写得有了重量,像车轮压过心头;“蟠”字又写出雷声的灵动,沿绝壁蜿蜒而来,似有生命般缠绕不散。这两句没有写雨,却让读者仿佛能听见雷声在空山中回响的余韵。
尾联“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古人常以“云雨”象征润泽万物的力量,诗人却反问“何须妒”,只因他听见了更震撼的霹雳。楚王台的典故用得隐晦却有力——那曾是祈雨求安的地方,如今惊雷轰鸣,或许比温柔的云雨更能唤醒天地?这背后,是诗人渴望社会重归安宁的迫切,也是对“无力改变现状”的自嘲。
整首诗从自然之雷写到心中之雷,雷声里藏着山河破碎的痛,藏着漂泊无依的愁,更藏着从未熄灭的忧国忧民之心。
八、练习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下列对“龙蛇不成蛰”中“蛰”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躲藏B.冬眠C.畏惧D.苏醒
答案:B
解析:结合注释3及“十月”的时节可知,龙蛇在秋冬本应“蛰伏”(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李商隐的《忆梅》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孟浩然的《初秋》注音版全文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李曾伯的《忆幼子》注音版全文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其二)》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王琪的《春暮游小园》注音版原文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龚自珍的《夜坐二首》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戴复古的《大热五首(其一)》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李嘉祐的《白鹭》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注音版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 2025年无人机低空医疗物资投放社会效益报告.docx
- 2025年再生塑料行业包装回收利用产业链重构研究.docx
- 《AI眼镜周边产品市场机遇:2025年终端销售与需求增长洞察》.docx
- 2025年坚果加工行业深加工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策略报告.docx
- 2025年通信芯片行业技术竞争与未来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生鲜电商配送冷链事故分析与预防措施》.docx
- 《商业航天融资新趋势2025民营卫星企业资本涌入估值分析市场动态》.docx
- 2025年能源绿色健康行业创新技术与市场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无人机低空医疗救援通信方案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烹饪机器人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