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名著《朝花夕拾》复习资料.docxVIP

七年级上册名著《朝花夕拾》复习资料.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朝花夕拾》复习精要

一、作品概览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创作于1926年,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8年结集出版时,先生更名为《朝花夕拾》,寓意“早晨盛开的花朵,到了傍晚才拾起来”,形象地揭示了作品追忆往事的性质。这部作品不仅是鲁迅个人生活的剪影,更是那个时代的侧写,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少年及青年时期生活的温馨回忆,对亲友师长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理性批判。

二、核心主题思想

1.温馨的回忆与深沉的怀念:作品的主要基调是回忆。作者深情追忆了童年在百草园的自由嬉戏,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以及与长妈妈、藤野先生等人物相处的点滴往事。这些回忆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了人性的温情与美好。

2.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鲁迅并未沉溺于单纯的怀旧。他以冷峻的目光审视过往,将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对封建教育制度的刻板压抑(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封建礼教的虚伪愚昧(如《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以及国民性中的某些弱点进行了含蓄而深刻的批判。

3.对师长与友人的诚挚敬意:作品中塑造了几位令人印象深刻的正面人物形象,如严谨治学、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长妈妈,他们都曾给予鲁迅温暖与力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他们的尊敬与怀念。

4.对真理的探求与人生道路的抉择:《藤野先生》等篇目间接反映了鲁迅青年时期的思想历程,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转变,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道路的深沉思考与执着探求。

三、重点篇目梳理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主要内容:本文是对童年生活的深情回忆。前半部分生动描绘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以及美女蛇的传说和雪地捕鸟的游戏,充满了童真童趣。后半部分则叙述了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刻画了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形象,也描写了课间学生偷偷画画、寻蝉蜕等细节,反映了旧式私塾教育的某些侧面。

2.艺术特色:对比手法的运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与三味书屋的严肃刻板形成鲜明对比,含蓄地表达了对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画面感。

(二)《阿长与山海经》

1.主要内容:本文回忆了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一位粗俗、好事、迷信,但又淳朴、善良、真诚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文章先写了对阿长的“讨厌”与“不耐烦”(如睡相、规矩多),后通过阿长为“我”买来渴求已久的《山海经》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和感激。

2.人物形象:阿长(长妈妈):身份低微、行为粗俗、不拘小节,但内心善良、淳朴真诚,对孩子有着朴素的关爱。她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之一。

3.情感基调: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复杂而真挚,从最初的厌烦到后来的感激与怀念,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情。

(三)《藤野先生》

1.主要内容:本文是作者对留学日本期间的老师藤野严九郎先生的回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他对鲁迅的学业给予了悉心指导,尤其是在匿名信事件和课堂影片事件后,他对鲁迅的关怀让鲁迅深受感动。这些经历也促使鲁迅深刻反思,最终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

2.人物形象:藤野先生:一位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良师。他是鲁迅在异国他乡感受到的温暖与正义的象征。

3.思想意义:本文不仅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更重要的是展现了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以笔救国的远大志向。“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是促使鲁迅思想转变的关键节点。

(四)《五猖会》

1.主要内容:本文回忆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与痛苦感受。

2.主题思想:通过这一家庭小事,尖锐地批判了封建家长制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含蓄地表达了对封建教育方式的不满。

3.情感表达:生动再现了孩子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以及愿望被粗暴干涉后的失落与无奈。

四、艺术特色

1.叙事与议论相结合:作品以叙事为主,穿插着作者对往事的感悟和对现实的批判。这种夹叙夹议的写法,使文章既有生动的故事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

2.人物刻画鲜明生动:鲁迅善于捕捉人物的典型特征,运用白描、细节描写等手法,寥寥数笔便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如长妈妈的淳朴、藤野先生的正直、寿镜吾先生的方正。

3.语言风格独特:语言精练、幽默,富有表现力。时而温情脉脉,时而辛辣讽刺,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既有口语的鲜活,又有书面语的典雅。

4.“形散神聚”:虽然各篇独立成章,回忆的人物和事件各异,但都围绕着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思考这一中心,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五、阅读启示与思考

1.理解时代背景:阅读《朝花夕拾》时,应结合鲁迅所处

文档评论(0)

jqx728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