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筑牢安全防线:实验操作的首要准则演讲人
筑牢安全防线:实验操作的首要准则01聚焦创新实践:从“验证”到“探究”的跃升02夯实基础技能:从“模仿”到“规范”的跨越03评价与反思:实验能力的闭环提升04目录
2025高中科技实践之化学实验操作课件
作为一名深耕中学化学教育十余年的一线教师,我始终坚信:化学实验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是培养科学思维的沃土。2025年的高中科技实践,更强调“做中学”“创中学”,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提升核心素养。今天,我将以“化学实验操作”为核心,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与新课标要求,从安全规范、基础技能、进阶创新、评价反思四个维度展开讲解,带大家构建系统化的实验操作能力体系。
01筑牢安全防线:实验操作的首要准则
筑牢安全防线:实验操作的首要准则安全是实验的生命线,这不仅是一句标语,更是无数前人用经验甚至教训凝练的铁律。2021年我带高二学生做浓硫酸稀释实验时,曾有位男生因急于观察现象,直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导致酸液飞溅——那次事故后,我更深刻认识到:安全意识必须融入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胞。
1实验室准入规范进入实验室前,学生需完成三项“必修课”:
知识储备:背诵《实验室安全守则》,明确“五不准”(不准饮食、不准擅动设备、不准随意混合试剂、不准离开运行中的实验、不准隐瞒安全隐患);
着装检查:必须穿着实验服(袖口扎紧)、不露脚趾的鞋子,长发束起,首饰摘除——这些细节能避免90%以上的意外接触;
应急培训:熟悉“一图两箱”(实验室平面图、急救箱、消防箱)位置,掌握灭火器(干粉/二氧化碳)、洗眼器、紧急喷淋装置的使用方法。去年我校实验室升级时,特意在每个实验台旁增设了微型灭火毯,这正是对“就近应急”理念的落实。
2试剂与设备的安全管理试剂的存放与使用是安全操作的核心环节:
分类存放:氧化剂(如KMnO?)与还原剂(如Na?S)分柜,酸(H?SO?)与碱(NaOH)隔离,易燃品(乙醇、苯)存于防爆柜(温度≤25℃);
取用量控制: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固体试剂一般取1-2药匙(约0.5-1g),液体试剂取1-2mL(滴定实验除外);我曾见过学生因“多取一点方便观察”导致废液量暴增,最终因处理不当造成污染;
设备使用规范:加热类仪器(酒精灯、电炉)需放置在石棉网或陶土网上,电子设备(pH计、电导率仪)使用前需校准,高压设备(如气体发生器)必须双人操作并记录压力值。
3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即便做好万全准备,实验中仍可能出现意外。以下是我整理的高频场景应对方案:
试剂灼伤:酸液(如盐酸)溅到皮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再涂3%-5%碳酸氢钠溶液;碱液(如NaOH)则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1%-2%硼酸溶液;若溅入眼睛,必须使用洗眼器持续冲洗并立即就医;
火灾处理:酒精等易燃液体起火,用湿抹布覆盖灭火(禁止用水泼);金属钠、钾起火,必须用沙土掩埋(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割伤/烫伤:割伤需先清理伤口异物,用碘伏消毒后包扎;烫伤若起水疱,切勿挑破,涂抹烫伤膏并冷敷。
去年校际实验安全竞赛中,我校学生凭借“30秒完成灭火器操作”“1分钟处理酸液灼伤”的规范操作夺得第一——这印证了:安全不是口号,而是刻进肌肉记忆的条件反射。
02夯实基础技能:从“模仿”到“规范”的跨越
夯实基础技能:从“模仿”到“规范”的跨越基础操作是实验的“基本功”,就像书法中的“起承转合”,只有每一步都精准到位,才能写出“实验的好字”。我常对学生说:“滴定管的一滴溶液,可能决定实验的成败;天平的0.01g误差,可能颠覆结论的可靠性。”
1试剂取用:精准度决定实验质量试剂取用是最基础却最易出错的环节,需分固体、液体两类掌握:
固体试剂:
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避免药品黏附试管壁;
块状: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防止打破容器底;
特殊药品:钠、钾用镊子取用(不可用手),剩余部分必须放回原瓶(因暴露空气易氧化);白磷需在水下切割(防止自燃)。
我曾观察到学生取用碳酸钠粉末时,直接将药匙插入试剂瓶深部,导致瓶内试剂被污染——这提醒我们:药匙使用前必须擦拭干净,取完试剂需立即盖紧瓶塞。
液体试剂:
倾倒法:标签向手心(防腐蚀),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至所需刻度;
1试剂取用:精准度决定实验质量滴加法: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不可伸入容器内),取液后不可倒置(防腐蚀胶帽);
量取法:量筒需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平齐(仰视偏低,俯视偏高);若需更精准(如滴定实验),则用移液管或滴定管(需润洗2-3次)。
2物质加热:温度控制的艺术03火候控制:酒精灯需先预热(试管来回移动),再集中加热;若用酒精喷灯,需调节空气阀至蓝色火焰(温度更高);02仪器选择:固体加热用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防冷凝水倒流炸裂),液体加热用烧杯(需垫石棉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