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方案资料
方案资料
PAGE#/NUMPAGES#
方案资料
儿童进食障碍护理方案(家庭喂养指导/营养监测)
一、护理目标
核心监测:动态跟踪儿童进食行为(进食量、进食速度、食物偏好)、营养状况(体重、身高、生化指标)及情绪反应(进食时焦虑、抗拒),及时识别营养风险与喂养困难信号;
功能维持:通过科学喂养与营养干预,避免因进食障碍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电解质紊乱等问题,保障儿童基础生理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
康复促进:按进食障碍类型(喂养困难型、回避/限制型、暴食型)分层制定“家庭喂养-营养补充-行为矫正”方案,帮助儿童建立规律、健康的进食习惯,逐步改善进食障碍症状;
家属指导:教会家属正确喂养技巧、营养监测方法及儿童情绪安抚策略,构建“家属主导、医护支持”的家庭康复体系,提升家属长期照护能力。
二、监测内容与频率
(一)进食行为与营养状态监测
进食行为监测:
监测内容:进食量(每日每餐实际摄入量,对比同年龄儿童推荐量,如1-3岁幼儿每日推荐能量1000-1400kcal);进食速度(是否过快<10分钟/餐或过慢>40分钟/餐);食物回避(是否拒绝特定质地食物,如流质、固体,或特定种类,如蔬菜、肉类);进食时情绪(是否哭闹、抗拒、分心,每餐记录);
监测频率:每餐实时记录进食情况,每日汇总分析,每周对比进食量变化趋势,异常时调整喂养方案。
营养状态监测:
监测内容:生长发育(每周固定时间、空腹、穿轻便衣物测量体重,每3个月测量身高,绘制生长曲线,对比WHO儿童生长标准,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第3百分位需警惕);生化指标(每3-6个月检查血常规(关注血红蛋白,儿童正常110-160g/L)、电解质(钠135-145mmol/L、钾3.5-5.5mmol/L)、白蛋白(35-50g/L),评估营养缺乏与器官功能);
监测频率:体重每周1次,身高每3个月1次,生化指标每3-6个月1次,生长曲线偏离正常范围或生化指标异常时,增加监测频率并干预。
(二)安全与基础状态监测
并发症风险监测:
监测内容: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如贫血:面色苍白、乏力;免疫力下降:频繁感冒、感染;低血糖:头晕、出冷汗,每日观察);消化道问题(如呕吐、腹胀、便秘,每次进食后1-2小时评估);
监测频率:每日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面色、排便情况,出现异常症状即时记录,必要时就医。
基础状态监测:
监测内容:活动能力(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是否达标,如3-6岁儿童≥2小时/天);睡眠质量(每日睡眠时长,如1-3岁10-13小时/天,是否因饥饿或腹胀影响睡眠);情绪状态(是否因进食问题出现焦虑、烦躁,每日观察);
监测频率:活动与睡眠每日记录,情绪状态每日评估,基础状态不佳时,优先排查进食与营养因素。
三、针对性护理措施(按进食障碍类型分层细化)
(一)家庭喂养指导(分类型实施)
1.喂养困难型(婴幼儿多见,进食量少、分心,侧重“规律喂养+环境优化”)
喂养技巧:
规律喂养:固定每日进餐时间(如早餐7:30、午餐12:00、晚餐18:30),间隔3-4小时,避免频繁加餐(如上午10:00、下午15:30可加少量水果/酸奶),保证儿童餐前有饥饿感;每餐时长控制在20-30分钟,超时未吃完则收餐,不强迫进食;
环境优化:创建安静、无干扰的进食环境,关闭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家长陪伴进食但不催促、不责备;使用儿童专用餐具(色彩鲜艳、卡通造型),提升进食兴趣;
营养补充:
食物质地调整:根据儿童咀嚼能力,将食物制成易吞咽形态(如1岁左右将蔬菜切碎煮烂,2-3岁制成小丁);搭配高营养密度食物(如鸡蛋羹加肉末、牛奶泡麦片),在有限食量内保证营养摄入;
按需补充:若每日能量摄入低于推荐量80%,在医生指导下添加儿童专用营养补充剂(如配方奶粉、营养粉),每次补充量不超过每日总能量的1/3,避免影响正常进食。
2.回避/限制型(学龄前至学龄期,拒绝特定食物,侧重“渐进暴露+正向激励”)
喂养技巧:
食物渐进暴露:将回避食物与喜欢食物逐步混合(如儿童拒绝蔬菜,先将少量菠菜碎混入鸡蛋羹,比例从1:10逐步调整至1:3),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观察3-5天无抗拒再尝试下一种;不强迫儿童直接食用回避食物,避免引发厌恶情绪;
正向激励:建立“进食奖励机制”,如完成当日食物摄入目标,给予非食物奖励(如额外10分钟游戏时间、贴画),不使用零食作为奖励;家长以身作则,在儿童面前愉快食用各类食物,发挥示范作用;
营养补充:
营养均衡替代:若拒绝某类食物(如肉类),用同类营养食物替代(如豆腐、鸡蛋补充蛋白质);定期计算每日营养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