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资面试题目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教资面试题目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晨雾未散时,我跟着师父穿过青石板巷。巷口那棵老槐正落着细碎的白花,落在师父靛青衫子上,也落在我新换的粗布围裙上。师父的竹篾工具箱在晨风中轻响,里面装着他用了四十年的刨子、凿子、墨斗——每一件都包着旧绸子,像包着要出嫁的女儿。

我们要去的是城南顾家老宅。那座明代的老房子上个月遭了雨,东厢房的梁架有些松动。顾家后人请了好些现代工匠来看,都说要换钢筋水泥,可老顾头拍着雕花门柱掉眼泪:我爷爷修这房子时,用的是后山的红松木,一榫一卯都是手工打出来的。于是辗转托人找到师父,说求您保住这老房子的魂。

推开门的刹那,我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雕花窗棂上的牡丹还沾着夜露,梁枋间的云纹彩绘虽有些褪色,却仍能看出当年的繁复。师父放下工具箱,先绕着屋子走了三圈,仰头时,银白的头发扫过垂落的蛛网。小棠,他突然开口,你看这柱础。我凑近,汉白玉的柱础上刻着缠枝莲,莲花的瓣尖被岁月磨得圆润,当年刻这花的匠人,定是个有耐心的。你瞧,每片叶子的叶脉都刻了七道,不多不少。

我蹲下来摸那柱础,指尖触到深浅不一的刻痕。师父从工具箱里取出放大镜,凑到梁架接口处:榫头松了,不是木料糟了,是当年的胶料化了。他转身从箱子里拿出个陶瓮,揭开盖子,里面是深褐色的胶状物,这是我用鱼鳔熬的,加了黄明胶、白芨,熬了三天三夜。阳光透过窗棂斜照进来,照见他额角的皱纹里沾着胶渣,像撒了把碎金。

修补的过程比我想象中慢得多。师父先拿软毛刷清理榫头的旧胶,细得像给婴儿梳头发;接着用竹片挑新胶,沿着榫卯的缝隙一点点填,填完用棉纸裹住,说要让胶吃进木头里。我递工具时不小心碰了下梁架,师父猛抬头,眼里像着了火:别动!这梁架承着三百年的重量,你手一重,说不定就断了榫!我缩着手后退,看他搬来木楔子,用铜锤轻轻敲进缝隙,每敲一下都侧耳听声音,轻了发闷,重了发脆,得敲出清响才对。

日头过了中天时,师父突然停了手。他坐在门槛上,掏出旱烟袋,火折子噌地亮起,照见他眼角的泪。四十年前,我师父修这座房子时,我也是这么跟着。他指着东墙的暗纹,你看这道痕,是我当年手滑,凿子偏了半分。师父没骂我,只说木头是有记性的,你对它用心,它就对你用心。风掀起他的衣角,我看见他裤脚沾着的木屑,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修补完已是傍晚。老顾头摸着重新紧实的梁架,笑得眼角都是褶子:可算保住了。师父收拾工具箱时,我看见他往陶瓮里添了把新胶:这瓮胶留着,等下次再用。我问:师父,现在都用钉子、胶水,您这老法子还能传下去吗?他把最后一件工具包好,系紧绸子:你看这房子,用钉子的地方早锈了,用胶水的地方早裂了,可榫卯还咬得紧。木头有木头的脾气,人有人的规矩。

出巷口时,晚霞把老槐的影子拉得很长。师父的背有些驼了,可脚步还是那么稳。我低头看自己围裙上的木屑,突然明白:有些东西,不是旧了就该扔的。就像这榫卯,就像师父的工具箱,就像晨雾里那串轻响的竹篾——它们都是活着的,在每一次修补里,在每一声锤响里,在每一代学徒的手心里,活成更结实的模样。

1.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我跟随师父修补顾家老宅的主要过程。(6分)

答案:主要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抵达老宅观察:推开门后师父绕屋三圈,指导我观察柱础细节,用放大镜检查梁架接口;②准备修补材料:取出用鱼鳔、黄明胶等熬制三天的胶料;③精细修补操作:清理旧胶、填新胶包裹、调整木楔(敲楔子时听声音判断力度);④修补后交流:师父回忆与自己师父修房的往事,回应我关于传统工艺传承的疑问。(每点1.5分,需结合具体细节,如用软毛刷清理旧胶用铜锤敲木楔听声音等)

2.文中多次描写师父的工具箱,请分析其作用。(8分)

答案: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从开篇竹篾工具箱在晨风中轻响到结尾收拾工具箱时添新胶,串联起修补老宅的全过程;②体现人物特点:工具箱里每一件工具包着旧绸子,用了四十年仍精心保养,侧面反映师父对传统工艺的珍视与严谨;③象征传统工艺传承:工具箱中的老工具(刨子、凿子、墨斗)与熬制的传统胶料,代表手作工艺的延续,师父往陶瓮里添新胶的细节,暗示技艺在传承中更新;④深化主题:工具箱的轻响与系紧绸子的动作,呼应有些东西不是旧了就该扔的核心,突出传统工艺的生命力。(每点2分,需结合文本具体描写)

3.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师父先拿软毛刷清理榫头的旧胶,细得像给婴儿梳头发;接着用竹片挑新胶,沿着榫卯的缝隙一点点填,填完用棉纸裹住,说要让胶吃进木头里。

答案:①动作描写细致:拿软毛刷清理用竹片挑填裹住等动词,精准呈现修补过程的繁琐与精细;②比喻生动形象:将清理旧胶比作给婴儿梳头发,突出师父操作时的轻柔与谨慎;③口语化表达传情:让胶吃进木头里用拟人手法,赋予胶料与木头互动的生命力,体现师父对木料的尊重;④侧面烘托人物:通过修补动作的细节,刻画师父作为手艺人

文档评论(0)

189****1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