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课例《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
《那个星期天》作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精读课文,是落实“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一语文要素的核心载体。本节课我以“梳理心情变化”为明线,以“探究情感表达方法”为暗线,引导学生走进史铁生的童年世界,感受盼望中的复杂心绪。课后结合课堂表现与学生反馈,现将教学中的得与失反思如下:
一、教学中的亮点与成效
(一)情境导入勾连生活,激发情感共鸣
童年的“盼望”是每个学生都有的生活体验。课堂伊始,我以“童年时的渴盼”为话题,引导学生分享“盼新衣”“盼玩具”“盼出游”的经历,自然过渡到史铁生的童年盼望。这一设计既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又为理解课文中“我”的情感变化铺垫了情感基础。随后的题目质疑环节,如“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我’在那个星期天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实现了“学贵有疑”的教学导向。
(二)字词教学扎实有效,夯实基础能力
考虑到六年级学生虽有自主识字能力,但本课中“缥缈”“急遽”“惆怅”等词语兼具文言色彩与情感浓度,且“耽”字的笔顺易出错。我采用“正音—范写—解义—运用”的阶梯式教学:先通过指名朗读、集体订正落实字音,重点强调“挨(āi)”的读音;再结合田字格范写“耽”字,提醒“耳”字旁的写法及右半部分的笔顺;最后结合课文语境解释“急遽”“惆怅”等词,让学生在具体语句中理解词义与情感的关联。识字游戏的加入则让枯燥的字词学习变得生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
(三)小组合作聚焦核心,突破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梳理“我”的心情变化,我将这一任务交由小组合作完成。通过“圈画关键语句—标注心情词语—梳理变化脉络”的分层指令,让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参与任务。小组汇报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佐证观点,如从“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等动作描写中体会“兴奋期待”,从“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等细节中感受“耐心等待”,从“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体会“焦急无奈”。这种“以文证情”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清了“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的心情变化线,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
二、教学中的不足与遗憾
(一)情感表达方法探究浮于表面
本节课虽聚焦“心情变化”,但对“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一语文要素的挖掘不够深入。仅在梳理心情时顺带提及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如“院子很大,空空落落”)的作用,却未专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描写方法对表达情感的不同效果”。例如,未让学生明确“动作描写直接展现心理”与“环境描写烘托心理”的区别,也未结合《匆匆》进行比较阅读,导致“生长点”中的“综合感知表达方法”目标未达成,使得教学停留在“知情感”层面,未深入“悟方法”层面。
(二)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小组合作环节中,部分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主导了汇报过程,而少数基础薄弱的学生仅能被动倾听,未能充分参与交流。虽有巡视指导,但未能针对性地为薄弱学生提供支架,如“如果找不到关键语句,可以先找表示时间的词语,再结合对应时间的事件找心情”等具体提示,导致分层教学的理念未能落地,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未得到满足。
(三)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由于在字词教学和小组汇报环节花费时间较多,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环节较为仓促,未能让学生充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也未对“谈自己心情变化经历”的作业进行方法指导。此外,原定的“结合插图想象场景,深化情感理解”的环节因时间不足被删减,使得学生对“我”失望委屈的情感体验不够深刻,影响了情感目标的达成度。
三、改进方向与未来计划
(一)深掘文本要素,落实“学方法”目标
后续教学中,需在梳理心情变化的基础上,增设“情感表达方法探究”环节。可设计对比任务:“找出文中描写‘我’心情的语句,说说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动作、环境、心理),这些方法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再结合单元前的《匆匆》,引导学生比较两篇课文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如《匆匆》以设问和抒情直接表达对时光的惋惜,《那个星期天》以细节描写间接展现心情变化,从而落实“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这一核心要素。
(二)关注个体差异,搭建分层学习支架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分层学习任务。基础层:能圈画表示心情的关键语句,标注心情变化;提高层:能结合语句分析描写方法与情感的关系;拓展层:能联系自身经历,用所学方法描写心情变化。小组合作时采用“异质分组”,让不同层次学生互助学习,教师重点关注薄弱学生,通过“你找到哪个时间点的语句了?”“这个动作能看出‘我’的什么心情呢?”等提问引导其参与,确保全员参与学习过程。
(三)优化时间分配,强化教学闭环
提前预设各环节时间,通过“限时任务”提高课堂效率,如小组合作限定8分钟,汇报限定10分钟。预留5-8分钟进行课堂小结,采用“学生自主回顾+教师提炼”的方式,明确“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FLUENT非预混燃烧模型.pdf VIP
-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培训.pptx VIP
- 留置看护工作理论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The sociology of translation and its activist turn》.pdf VIP
- 陕西眉县猕猴桃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设计.docx VIP
-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华东交通大学.docx VIP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填表说明与示例(样表)2025年版(全).doc VIP
- 五年(2021-2025)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VIP
- YST 5211-2018 注浆技术规程.docx VIP
- 2025年广东省学法考试年度考试考场一参考答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